马天一:从LEED到WELL 总要有人先做

来源: 财经  时间: 2018.01.27  打印本页  分享:
按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观点,建筑是人的皮肤的延伸,如果说衣物是皮肤的第一层延伸,建筑就是皮肤的第二层延伸。最初,建筑的起源是为了遮蔽人体、保护人类,如今,建筑已经成为人类工作、生活、社交的重要场所,除了基本的保护功能,健康和舒适更成为现代建筑追求的目标。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居室内度过的

按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观点,建筑是人的皮肤的延伸,如果说衣物是皮肤的第一层延伸,建筑就是皮肤的第二层延伸。最初,建筑的起源是为了遮蔽人体、保护人类,如今,建筑已经成为人类工作、生活、社交的重要场所,除了基本的保护功能,健康和舒适更成为现代建筑追求的目标。

而远洋集团一直是这一目标的先行者,从LEED到WELL,其不断在寻求建筑行业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精准平衡点,建筑健康也成为远洋集团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方式。

1

我们看重什么?

问: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雾霾天气里,员工喜欢在有新风系统的写字楼里工作,健康绿色对于写字楼来说越来越重要,LEED认证包含哪些绿色健康的指标在内?

马天一:LEED意为“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是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建立并推行的国际绿色建筑认证体系。LEED认证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并具有实践性的绿色建筑认证评分体系,如同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它代表着绿色建筑的最高标杆。

:远洋国际中心A座,在进行LEED认证之前,是一栋交付使用5年,超过6000人的写字楼,而在经过一年的绿色节能改造之后,在2012年正式获得LEED的认证,LEED是否就代表了绿色环保最高的标准?

马天一:LEED让建筑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这个理念很好,但它并不全面,因为它的立足点是大的社会效益,而远洋却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的感受为基础。

许多建筑本身是环保的,但它的生产过程并不环保,因为很多项目,它会用很多的所谓的高档材料,但它对当地环境造成的污染却是巨大的。

比如,建筑项目用钢量非常大,大家可能觉得钢铁本身没有污染,但钢铁生产过程会产生严重的污染。因此,如果能用最经济的方式节约钢材才是对环境最有力的贡献。

2

怎样做一个标志性的项目?

作为远洋和太古地产合作的大手笔之一,颐堤港项目建有一座时尚购物中心、一座甲A级写字楼颐堤港、拥有共369间客房与套间的休闲式商务酒店北京东隅以及一座开放式公园。

颐堤港购物中心及北京东隅都荣获了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评级(LEED)金奖认证,颐堤港一座则荣获LEED评级的白金奖认证。

:颐堤港项目进行LEED的认证是因为跟太古地产合作吗?

马天一:不完全是,远洋当时在其它项目已经开始做LEED认证了,像远洋国际中心就做了很多改造,比如,冰蓄冷系统,它的逻辑就是在用电低谷期,把电储存在一个冰球、冰槽里边,然后在用电高峰期,让空调水在里边循环,这样冷机就可以少开,让电负荷非常平稳,对整个大电网来说,峰值就低,需要的装机容量就小,电厂的消耗就小。

其实到了夏天的晚上,电厂发不出来的电,是直接送到大地里废掉的,因为它们不能储存,而电厂要满足高峰期的用电,它又不能停机,停机之后损失非常大。

对于大电网来说,用电低谷期便宜,主要是为了鼓励大家用电,但是如果低谷期你多用了,高峰期你没少用,那对于大电网来说还是那么多钱,还是那么多能耗,消耗污染还是那么严重,所以就要把用电放在低谷期,这就是冰蓄冷的作用。

问:从节能环保的角度来看,冰蓄冷的操作是不是值得广泛地推广?

马天一:也有些不适宜用,比如酒店这类不适宜用,因为它每天的温度很均衡,办公楼、商场就比较适合,白天有人,晚上没人。

所以在颐堤港项目上,其实我们用的冰蓄冷的量就比较大,效果就非常明显,就是对用电进行削峰填谷的效果非常明显,这种节能实际上是一种大措施的节能,需要我们在开始就有额外的千万级的大投入,同时,它对我们的运营管理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如果管得不好,冰蓄冷的作用就发挥得不好。

问:在一般人的概念里,只要是节能环保就值得推广,您的看法是即使是节能环保也要因地制宜,那除了不同的项目类型,对于成本投入巨大的冰蓄冷来说还有其它的限制吗?

马天一:其实,一个楼的节能效果好的话,但放到更大范围来说只是沧海一粟,真正做到大平衡涉及到很多问题。

北京用电的峰谷差值是很明显的,像其它很多城市峰谷差会小,比如广东、深圳这样的城市就没有峰谷差,因为它到晚上也很热,晚上制冷量也非常大,而且它可能工业占地大,而北京可能服务业大,写字楼、商场比较多,我们要充分利用北京服务业多的优势,从而提升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水平。

:很多报道都认为颐堤港项目本身打造得非常完美,但是人们在去往颐堤港的路上,还是会感受到周边环境给项目带来的局限,比如道路拥挤、小饭馆多等,这些都与项目显得有些不匹配,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马天一:在颐堤港,我接待过很多参观者和投资者,他们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对比,我的看法是,颐堤港的区域可以代表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

就颐堤港而言,首先,它是北京非常老的电子厂的聚集地;第二,它旁边有城中村,村里都是地地道道的、世世代代的农民;第三,丽都饭店和“789”艺术区的存在会聚集大量的人流,包括很多外国人。所以说,当你置身其中,各种感受和体验会夹杂碰撞。

对此,我们所能做的是,第一,不能让这个宝贵的地方被脏乱差所占据,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要长时间的忍受回报率低的压力,但我们依然觉得必须要做;第二,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能够影响到身边人。

我们通过颐堤港项目能够改变、影响一个区域,甚至改变这个区域里人们的心态、眼光、视野,从这点来看,我们的投入是有价值的。

3

从LEED到WELL,是怎样的考量?

2016年远洋集团品牌焕新新闻发布会上,远洋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明便把建筑健康做为重要的一环来介绍。此后,李明更是在多个公开场合将建筑健康打造成远洋集团的产品标签。

时隔半年,2017年2月,WELL人居实验室(中国)落址远洋盈创健康产业园,并将针对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舒适度以及身心状态的影响进行量化研究并寻找改善方案。

据悉,WELL人居实验室将于2018年落成并开业,它将是亚洲第一家把建筑科学、健康科学以及行为科学进行整合、并研究三个科研领域之间相互关系的科研机构。

:行外人会觉得LEED已经很牛了,为什么还要推一个WELL出来?

马天一:LEED主要针对的是环境问题。我们保护环境其实也是在保护自己,我们希望人能够生存得好,生活得健康,如果人都没有了,环境再好其实对我们来说没有意义,所以我们从2015年开始就引进WELL标准。

事实上,WELL和LEED是有共性的,因为环境好就等同于健康,绿色可持续也是健康,这是它们的共性。

二者的区别在于,节能环保的建筑不一定是健康的建筑,如果房子不取暖,不用空调,绝对是节能的,因为不需要耗费能源。但是对于人来说,人的健康受到了威胁,生存受到了威胁,所以这就需要一个新的标准来平衡。

:那么怎么样才能把握好这个平衡点呢?

马天一比如从节能的角度来看,我们夏天对室内温度的制冷会有一个下限,冬天采暖有一个上限。

但对人本身而言,比下限和上限都略微再好一点的才是最健康的。比如夏天制冷,现在政府规定在26度,但26度对于在办公室里的人来说会觉得有点热,可能24到25度是最佳状态,但是如果你要一下低到20、21度了,就感觉有点冷,也不节能环保,所以我们其实希望在环境的平衡和人的感知上做得更精确。所以LEED和WELL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更多的是互补和延伸。

4

我们追求什么?

2015年,远洋引入WELL标准,当年的广州远洋天骄项目也成为国内第一个注册WELL健康建筑认证标准的住宅项目。

WELL健康建筑标准的创造者是美国Delos公司,2016年3月,远洋地产与Delos公司在北京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国的建筑及人居环境中进一步推广WELL标准。远洋地产承诺,将大力推动WELL标准在自身项目及在中国整个地产行业的应用和落地。

:相较于LEED,大多数人对于WELL还是感到有些陌生,为什么?

马天一:因为WELL标准在国内才不到两年,还需要一个推广的过程。最近我们正在做的一个实验室就是希望更精确地去反映光线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空气质量的变化对人健康的影响。

在中国其它地方还会有一些类似的子系统,它不是一个专门的实验室,但它会有一种单项实验,然后根据这个实验室构成一个网络。

:推广WELL,一旦有了研究成果,担心被大家效仿吗?

马天一:我们希望用行动和投入带动这样一个标准和理念在国内的发展,因为任何一个标准,如果仅从经济角度看的话,它很难渡过出生、长大的那个阶段,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去哺育它。而远洋承担了一个哺育者的责任,但我们并不担心被人Copy。我们希望大家都用,而且每做一个项目都能够跟客户讲,“您住的房子,健康是我们第一考虑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成为一个行业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同时,这对远洋集团来说也是从上到下理念的重新塑造。是不是能产生效益?成本到底节约多少?……这些都不是我们所关心的,对客户健康的重视才是我们的理念和诉求。

:制定一个标准时,考虑的是大多数人,但当你把这个标准向社会推广时,首先影响的是少数人,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马天一: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这,得益者不会站出来替你说话,但受损者或者受害者会站出来发声,这是我们把一个公共型的标准推向社会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推广理念。所有的理念最开始是口号,但行动之后就慢慢变成思想了,总有人要先做嘛。

文章部分转载自《北京CBD》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