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张寅平:控制室内空气质量要解决四大基础问题

来源: 乐居财经  时间: 2019.04.06  打印本页  分享:
 在4月4日葛洲坝地产主办的“共创高品质健康人居,引领新时代美好生活”主题分论坛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北京市室内空气质量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寅平分享了“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基础和关键技术”。

 4月3日~4月4日,为期两天的第十五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大会主题为《升级绿色建筑,主推绿色发展》。

  在4月4日葛洲坝地产主办的“共创高品质健康人居,引领新时代美好生活”主题分论坛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北京市室内空气质量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寅平分享了“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基础和关键技术”。

 

  我国空气质量面临一个特点——内忧外患,外患是PM2.5、雾霾,内忧是室内释放的甲醛、苯对人是有危害的。我国死亡率排名前十的七种级标跟空气污染相关,引发肺癌、心脑问题等。

  张寅平表示,涉及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要解决四个关键的基础科学问题:一是控什么,二是控多严,三是如何控,四是如何评。牵涉室内空气质量和健康,不光是工程科学问题,还有健康科学问题,两方面都要深挖,但这是不够的,互相之间要握手。一握手就形成英文大写字母“H”的开头,进行健康建筑、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乡村和健康中国。现在一系列健康标准和实践都在开展过程中,离不开两个大学科的握手交叉。

  目前,国家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主要瞄准空气质量方面的需求。其中有GB/T18883和健康建筑评价标准。有一些标准在制定时对国情了解不够充分。

  控什么?根据疾病健康负担控制,选择目标污染物。清单里要根据健康风险,重新确定列出污染物的清单,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控多严?室内浓度上,PM2.5浓度应该控制在10-15微克每立方米。目前建筑健康标准远远高于这个数。

  如何控?原来的标准用的是污染物的含量控制,现在采用可释放量和释放特性参数来评价。测出来的参数可以带到预测软件,马上用于评价。成本降低,时间提升,得到国际著名专家的好评。

  测得准不准,张寅平称,“我们提出标准散发样品,可以对环境仓、检测方法和测试准确度做评价,得到国家标准的证书。我们研发了一个软件,现在验收做评价,一旦不合格就要亡羊补牢。现在成为健康评价标准的配套软件,直接给健康建筑打分。在源头控制中做了应用。”

  张寅平感慨,健康建筑是一个新的领域,我们知道的很少,不仅是健康建筑,人类的已知是非常少的。已知的是小岛,未知的是大海,未知里分为两类,一是已知的未知,二是已知的已知。我们看到很多东西是明物质,占宇宙不到一万,真正多的是暗物质,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做好,面对已知要践行到位,面对未知的未知要放飞梦想。企业有三类,一是顺应,二是引领、挖掘潜在需求,做好已知是生存环节,如果已知做不好,这家企业无法生存。要想领先就要认知未知,而且要尽可能的认知现在我们没感觉到的未知。我们学科之间要交叉,产学研用要交叉,但这还不够,要形成团队作战。我们认为要强就要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