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七处保障房示范“绿色居住区”

来源: 搜狐网  时间: 2019.07.30  打印本页  分享:
海淀区在全市率先推出《绿色居住区指标体系评价导则》,作为与该导则研究同步设计、建设的海淀区首个“绿色居住区”,清棠湾社区已于5月交付使用,6月底通过绿色居住区评审。
       海淀区在全市率先推出《绿色居住区指标体系评价导则》,作为与该导则研究同步设计、建设的海淀区首个“绿色居住区”,清棠湾社区已于5月交付使用,6月底通过绿色居住区评审。

       鹅卵石铺就的河道里有浅浅的溪水,彩色的木屑地面防尘还透气,一排电动车充电桩方便居民充电,慢跑步道、智能灌溉、屋顶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走进清棠湾社区,一处处细节彰显着设计者的环保匠心。

       青棠湾社区位于永丰产业基地核心区,总占地面积10.9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7万平方米,总设计户数3790户,是政府为海淀北部地区的高科技入园企业提供的公租房。为了打造绿色居住区样板,项目采用了包括新型高节能玻璃纤维外窗、内装产业化、人脸识别等57项亮点技术。项目同时申请了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美国LEED-ND金级认证和健康建筑认证。

       “小区具有生态微气候自调节、智慧便捷、资源节约、绿色人文四大特色。”海淀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秦翔宇介绍。青棠湾社区的停车场、活动广场都是绿茵场地,浅色的铺装可以减少地面吸热。小区人行道、广场、地上停车场全部采用透水砖,渗透不及的雨水经过溢流口流入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和植草沟,实现生态微气候的自我调节。

       小区实现公共空间无线全覆盖;社区APP可实现居民购物、缴费、预约等功能;8台智能快递柜解决了居民的快递存放问题;小区出入口和单元楼的人脸识别系统便捷安全;智慧停车场可实现引导停车、移动付费和出车报警等功能。

       小区处处都体现着资源节约。所有建筑都按照装配式建筑实施,省工期,省材料;外窗采用高节能的新型玻璃纤维门窗,隔音效果好;屋顶设置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位于中控室的能源管理平台可实时监控小区的总体能耗情况,实现能源的可测、可知、可控;屋顶的雨水收集到雨水调蓄池,经过处理后用于小区的灌溉、地面冲洗。此外,还根据人群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室外活动空间,室外设置小型气象站,监测PM2.5/PM10、温湿度、CO2、光照度的情况,通过APP发送给小区住户,便于出行安排。

       《海淀区绿色居住区指标体系评价导则》涵盖了居住区建设全过程,包括土地利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低影响开发、水资源、节能和能源、绿色施工、智慧运维、智能服务、便捷生活、区域特色等25个方向、60条技术指标。据此,海淀区设计建设包括青棠湾社区、西北旺新村C2地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在内的7个保障房类项目作为示范项目。西北旺新村C2地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目前正在施工,预计于2020年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