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通地产:量化绿色建筑碳减排

来源: 中国房地产报      时间: 2013.01.29  打印本页  分享:
万通地产创新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谢丹指出,“我们提出,绿色、低碳以及节能建筑都要秉承两个可持续发展实践要点:一是用简单的技术手段去打造不平凡的绿色建筑;二是推广绿色建筑应该做到低成本、高回报。”

这几年,北京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在为推广真正的绿色建筑理念而努力探索和实践。

“形成正确的绿色理念是当务之急。”万通地产创新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谢丹指出,“我们提出,绿色、低碳以及节能建筑都要秉承两个可持续发展实践要点:一是用简单的技术手段去打造不平凡的绿色建筑;二是推广绿色建筑应该做到低成本、高回报。”谢丹同时表示,目前一些打着绿色建筑旗号的项目被业内专家批评为伪绿色、伪低碳的一大原因,就是当前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很多还只是定性类的标准,定量指标还不够科学完善。而低碳建筑的提出,也可以说是绿色建筑的一种体现,并且低碳建筑的“碳”可以测量计算,因此可以看做是绿色建筑的量化升华。

绿色经验:

平凡的技术,不平凡的结果

“假如项目现实只具备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绿标’)二星级的条件,而硬性追求达到‘绿标’三星级指标,进而造成不切实际的高成本增量,是否还符合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是否必要?”谢丹指出,因地制宜,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稍做努力,进而达到“绿标”的相应星级,才是正确与可持续发展的态度。

对此,谢丹介绍了万通地产的绿色建筑标杆项目——万通天津生态城新新家园。

万通天津生态城新新家园于2010年9月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绿标”中的设计评价标识三星级认证,这也是我国寒冷和严寒地区首个通过住建部“绿标”三星级认证的住宅项目;2011年2月该项目又获得了由住建部颁发的2011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三等奖。

建造这样一个项目,万通并没有采用华丽眩目的所谓先进技术,而是充分考虑地域条件,因地制宜,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目前市场上成熟可靠、施工简单、方便易用、便于维护的技术措施和手段,经过合理的整合应用,打造出的一个高标准的“绿标”三星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项目为实现上述绿色建筑目标而产生的总增量成本在可控范围内,实际上不同公司不同项目因产品定位不同以及成本控制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业内达到三星级标准的项目,单位面积成本增量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不具代表性。”谢丹强调,采用适应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低成本、易施工、可复制、易推广的绿色建筑模式,同时考虑给用户带来经济利益,这可能是适合房地产企业推广建造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色探索:

制定低碳建筑标准

2009年11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建筑企业责任重大。如何建设低碳建筑并减少建筑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是万通地产必须思考的问题。

“当前伪绿色、伪低碳的概念之所以盛行,也和国内重炒作、轻实践的风气有关。”谢丹坦言,低碳建筑研发,一方面可以推动公司绿色建筑产品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从产品碳认证的量化角度,建立万通地产独一无二的碳公信力,尤其是在当前众多项目自说自话、标榜低碳的大环境下,可以获得更鲜明的市场认知和接受。

2010年11月,万通地产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达成合作共识,以万通地产位于天津中新生态城的新新家园项目为标本,在低碳建筑领域开展合作,经过近两年的研发,先后完成两项住建部科技课题《低碳住宅与社区应用技术导则》及《中国建筑物碳排放通用计算方法》,在国内率先研究制定建筑物碳排放计算方法,并对“绿标”三星级项目进行量化计算。

2012年8月,万通地产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可持续发展中心),同样依托万通天津生态城新新家园项目绿色建筑实践成果,推出了《万通低碳建筑标准》(北方采暖地区居住建筑),作为企业推行绿色建筑的内控标准,这也是业内首次发布这类标准。

“根据研究计算,对比执行当地现行标准的参考建筑,万通生态城新新家园最不利建筑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比同期设计建造建筑的平均碳排放水平73.6千克/平方米·年低很多,碳减排率超过42%。”谢丹欣慰地说,“这一项目样本计算结论也验证了万通低碳建筑标准的实用性,我们也希望看到万通低碳建筑标准未来能逐渐上升为低碳建筑领域的行业标准,并为国家标准的出台提供参照,进而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