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玻璃盒子 , 击败了四位普利兹克建筑大师 ,怎么中标的

来源: 建筑师杂志    时间: 2017.03.15  打印本页  分享:
一个玻璃盒子如何击败了四位普利兹克建筑大师?

美国驻英国大使馆新馆方案设计

一个抓住用户需求而逆袭成功的经典案例
 

为什么没有中标?

为什么甲方不满意?

为什么别人的方案征服了业主?

......
 

       在一大堆的疑问之前,你是否想过——“甲方的需求是什么?”   
 

       小布什“设计”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新馆)的爆笑段子,仅仅是建筑师所遇奇葩中的一朵,笑过之后,脊背一凉——建筑师的悲催无不建立在未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
 

       今天来讲一个抓住用户需求而力挽狂澜的经典案例:

一个玻璃盒子

如何击败了四位普利兹克建筑大师?

——美国驻英国大使馆新馆方案设计

 

       美国驻英国大使馆(新馆)的设计方案经过了近一年的筛选,有9家设计公司从最初的37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又经历了严格的考评之后,只留下4家设计公司作为最终设计方案的竞争者。这其中,除了代表KieranTimberlake建筑事务出征的建筑师詹姆斯·丁布莱克所以外,其他几位都是享誉世界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还有一位坐在评委席——


 

        言归正传,看到这样的阵容有何感想?无论你力挺哪位的大师......

 

结果!
 

        美国国务院最终宣布——

KieranTimberlake建筑事务所

 

中标!


你没看错!快把那些惊悚的小表情都收起来!
 

       冷静冷静,咱们来细细分析下这四个方案,看看詹姆斯·丁布莱克为什么能赢。
 

       首先,看看贝老先生的方案。





先别“啊?”没看明白吧,

小编和你一样对此方案有诸多不解。
 

       不过此方案依然能够看出贝氏设计的惯用手法,“弧三角形"(小编自己起的名字)的平面布局、三角形网格建筑表皮、围合而成的采光中庭......但是,美国政府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
 

       再看看另一位大师、白色派代表人物——理查德·迈耶的方案。

       迈大师主张以开敞性、可达性和安全性来重新定义使馆建筑,并努力创造一个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地标性建筑。
 

       在小编看来,这个方案完全是

教科书般的体量穿插

教科书般的空间关系

教科书般的虚实对比

......



       充分考虑建筑与场地以及周边环境的关系,运用严谨的轴线控制建筑形体,形成均衡而非对称的建筑体量。



       采用混凝土、半透明玻璃、波特兰石等建筑材料,营造轻盈、亲和的空间氛围。利用双层墙体结构获得良好的热工性能,“白帆”式的遮阳系统会随着太阳角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建筑内部的中庭设计没有浮夸的尺度、怪异的造型,完全从功能出发,增强建筑内部空间的采光需求,提高空间之间的紧密联系。

       由建筑剖面不难看出,私密空间、过渡空间、开放空间的相互衔接流畅自然。局部下沉空间的利用,不但为地下一层争取了更多的采光机会,同时也为处于首层的玻璃幕墙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
 

       小编又一次不禁的感叹:

教科书般的功能分区

教科书般的空间组织

......

        建筑立面的设计简洁、干练,没有冗杂、生硬的装饰,四个面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来增加变化,赋予建筑充沛的活力,每一处设计都透露着精准的建筑尺度和老练的设计手法。
 

       小编再一次感叹

教科书般的立面构成

......

       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迈耶近年来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只可惜......

       再看看汤姆·梅恩的设计方案。






       这几张图不是虚,而是虚幻......

       异型的建筑体量,略带虚幻的效果展示,由内而外的散发着未来感和科技感,此方案不仅颠覆了大众对驻外使领馆建筑的认知,更体现出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在建筑艺术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引领作用。

在发展中国家眼里

此方案有点扯

......

       使馆区域并未设置围栏或围墙,充分展现出美英两国之间公开、透明、民主的外交理念,更体现出两国间的开放与信任。单从外交层面出发,此方案准确的表达了美国政府的态度。

       建筑主体将开放部分面向伦敦市区,以此回应美国政府主张的开放与信任,建筑底部将入口朝向内部广场,利用建筑入口的自身方位来解决人流及安全问题。

小编想说——这招,真妙!

        建筑中部的共享空间犹如一颗蚕茧被两翼建筑包裹其中。

       此处设计灵感来源于圣保罗大教堂以及美国国会的穹顶空间,并致力于分析研究空间的比例尺度,演变具象的设计元素,以现代语言表达建筑的文化内涵。

       并从空间形体、顶部造型、建筑肌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推演。

       建筑外围采用高透光玻璃与镜面玻璃的相互交织为建筑表皮,自然形成退晕效果。
 

       不得不说,此方案在设计理念、设计手法、材料运用、空间构成等诸多方面下足了功夫。因此,也受到了广泛好评,理查德·罗杰斯甚至评论此方案为“堪称天才之作!”
 

       然而,这依旧未能打动美国政府......
 

       好!接下来隆重推出中标方案。

       一栋现代派的立方体建筑,四面均采用全玻璃幕墙,俗称“玻璃盒子”,第一眼的印象或许是平淡,或许是简单,甚至会觉得这个“玻璃盒子”如何能跟几位大师的设计方案相提并论。
 

       没错,大众的第一感知是相同的,此方案一出,便引起了广泛争议。《纽约时报》慨叹这是美国建筑的衰落和国家正面临的低潮共同作用而带来的败笔,而英国《卫报》的评论则更直接——冰冷、充满距离感、强硬。
 

它是如何满足了业主的需求?

它是如何打动了美国政府的芳心?

别着急,咱们一起慢慢解析。

       和其他几个方案一样,为了体现美国政府开放、透明、互信的态度,整个使馆区没有设置围墙或围栏,但这一需求不是这么简单就可以实现的,它附带的功能需求和安全需求更加棘手——

        1、如何解决安全问题(驻外使领馆建筑的基本需求,也是最重要的需求)。

        2、如何组织不同人流(驻外使领馆建筑的人员流线组织需同时考虑且避免签证业务、内部办公、礼仪接待等人流相互交叉干扰)。

       首先,主体建筑被北侧的水池和南面的花池所包围,形成自然的安全屏障,有人说这只是加了一条护城河,而詹姆斯·丁布莱克始终强调——那是一片景观水池。

       没错,跌水、景观墙的设计为这片水池增添了不少光彩,然而它最主要的作用之一(还有之二,先埋个伏笔)还是解决了一部分安全问题,使得主体建筑可望而不可及,有效的避免了面向泰晤士河沿岸——城市主干道一侧带来的直接冲击威胁。

       其次,最主要的三股人流也组织的井井有条,各出入口位置的选择恰到好处。

       建筑四面采用全玻璃幕墙的设计,非常贴切的传达了美国政府对英国公开、透明的外交政策。但是,问题又来了——

        1、如何解决安全问题(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

        2、如何解决能耗问题(这似乎是所有玻璃幕墙建筑的通病)。

       所有使用在建筑外围的玻璃均为防弹玻璃,虽然这一举措使得建设成本急剧增加,但美国政府似乎为了表明态度而愿意为这个“面子”埋单。

       防弹玻璃外还有一层“十字星”型的膜结构表皮,这种被称为ETFE膜的乙烯-四氟乙烯多分子材料,曾经被使用在“水立方”的外维护结构上。

       更高级的是,在膜结构上嵌入柔性晶体硅光伏电池,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即便是在雾气朦胧的伦敦也依然能够为整栋建筑提供充足的能源。

       这种多层复合膜结构还能够有效阻挡过剩的太阳辐射以及防止炫光,使建筑内部能够得到均匀、舒适的日光,更因其似鳞片一般的机理形成一个粗糙的表面,减缓空气下沉速度,以达到建筑底部风环境舒适的目的。
 

看到这里

小编已经对这个方案开始肃然起敬了

建筑艺术+建筑科学

的完美结合

这还不算完

接着看

       再回到那个水池,揭晓前面埋下的伏笔——它还有什么作用?雨水收集!没错,此水池可将地表水通过地下引流系统收集于此,同时也可以为馆区内的绿地提供灌溉水源。但是,仅此而已就太小儿科了,这片水池的另外一个特殊功能更加实用——作为系统设备的冷却池。这小小的一片水池集多个系统与一身,不仅达到了景观效果,还满足了安全需求,真可谓是一箭N雕。

小编此时想冷静冷静

想想以前做过的水池除了有水还有什么

......

       再来看看建筑内部。

       一条螺旋形的步道将建筑内部的几个生态花园串联起来,充分的将室外绿化景观引入室内,并建立联系,使内部办公人员有机会足不出户便能够享受漫步生态花园的乐趣。















不管你怎么看

小编觉得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办公

那简直不知道是一种

什么样的体验

......

       再来一些建筑内部的空间效果展示。





       好了,不管你喜不喜欢,这次方案竞赛都已尘埃落定。这座12层高、可容纳1000名办公人员的美国驻英国大使馆(新馆),即将在伦敦南部的泰晤士河南岸诞生。

       它将耗资10亿美元,没错!

10亿美元!

10亿美元!

10亿美元!

       美国政府认为这是最能够表达他们心意的一座大使馆,完全符合政府关于安全、开放、互信、透明、平等、艺术、技术、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需求,并获得了BREEAM(英国建筑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优秀评估和LEED(美国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白金认证。所以,10亿美元的花销也不在话下。
 

       按计划它将在2017年开馆,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再看一眼KieranTimberlake建筑事务所中标时,建筑师詹姆斯·丁布莱克的表情。

小编认为这表情已经是收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