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机场安置房建设实行绿色建筑二星设计

来源: 北京晚报  时间: 2017.03.29  打印本页  分享:
新机场安置房项目主要包括榆垡、礼贤两大组团,136栋住宅楼,累计建设房屋1 5万套,预计今年6月份将实现全部楼座主体结构封顶。这也是北京市首个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的安置房项目。

        从大广高速求贤出口出,向东一拐就能看到一片正在建设的高楼大厦,这里就是新机场安置房榆垡组团。随着新机场落户北京大兴,在北京最南端的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共有13个村庄、7005户人家为了新机场拆迁。

       安置房将在2018年竣工,村民们得到的承诺是“飞机起飞前入住”。新机场安置房项目主要包括榆垡、礼贤两大组团,136栋住宅楼,累计建设房屋1.5万套,预计今年6月份将实现全部楼座主体结构封顶。这也是北京市首个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的安置房项目。

       坐标
       “农耕”在北京最南端


       南庄村,是这次拆迁13个村中的一个小村,户籍人口110多户、390多人。对于村民们来说,去固安县甚至比去大兴城区更近些,跨过永定河就是固安,县城开车十几分钟就到,许多村里人甚至在固安谋生。

       南庄这个小村落的历史能够追溯到明朝初年,至今已经有600多年。元末明初,南庄是一马平川的肥沃土地,后来被某个官宦人家看中作为自己的庄园,招揽佃户在这里耕种,佃户以河北文安一带居多,也有部分从山西洪洞移民过来的人定居在此。因该庄园在天堂河和南各庄村南,故定名为南庄。

       1955年,南庄村从固安县划归大兴县,1958年大兴县由河北省划转北京市,南庄村亦随之成为北京市的一个村,归属于大兴榆垡镇。榆垡镇是北京最南端的镇,有“京南首邑”之称。

       这个村落在拆迁前一直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为主,大田作物、小麦、玉米、西瓜,还有果树,村民们依旧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北京新机场落户北京大兴与河北交界处,大兴区礼贤镇、榆垡镇13个村在机场红线内,涉及拆迁。

       2014年12月26日,新机场开工,预计2017年底航站楼封顶封围,2019年新机场整体竣工。围绕着新机场,大兴将打造新航城。南庄,这个位于北京南端的小村落也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起飞。

       样本
       张荣英家庭 放下猪食桶 跳起广场舞


       蹬着高跟鞋,呢料的半大衣,系着丝巾,拿着大屏的智能手机……54岁的张荣英,从出生到出嫁,都没有离开榆垡镇南庄村这个圈,如今这身行头,很难让人把她和那个土里刨食了半辈子、养着几十头猪的农民联系在一起。

       地多人少,张荣英家在南庄村的住房可算是“大户”,有3个院子。“家里已经是四世同堂了,公公婆婆七十多了,两个儿子也各自成家,大儿子生了俩儿子,二儿子有个闺女,媳妇又怀上了,6月份就生。”说起自家即将到来的新成员,张荣英乐得合不拢嘴。

       “以前哪儿穿得了高跟鞋啊,种地喂猪,天天忙得连轴转。”像大兴南部地区众多村镇一样,南庄村也是以大田种植业为主。张荣英家就有20亩地,每年种植麦子、玉米,还有果园,张荣英两口还操持着一个养猪场,能养五六十头猪。张荣英说,不论冬夏,几乎每天都得6点多钟起来拌猪食喂猪,“一年到头不落闲,除了吃穿、供孩子上学,还能落下点儿现钱儿。”

       拆迁这两年,张荣英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以前在村里就是文艺骨干的她有了大把的时间。“那时候忙着喂猪,喜欢跳舞可是没时间,每天忙得灰头土脸,现在我们大多租住在新城嘉园小区里,我组织了个‘群美广场舞队’,就在镇里新建的文化广场上跳,可不比城里差。”农转居了,领着退休金,儿子们也有了自己的小日子,以前舍不得花钱的张荣英也“时髦”了,焗了头发,还出去旅游了两趟,等老伴儿退休后两人还准备多出去玩玩儿。

       按照新机场安置房政策,四世同堂的张荣英家分到的房子足够住了。“我们要了3套大三居,一个单元门里,我们和公公婆婆住一个,两个儿子各住一个,挨得近又有各自的空间。”

       张荣英说,以前村里孩子们上个好学校不方便,将来安置房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好了,孙子孙女们上学就不用着急了。“我们新家可好了,有两所学校,还有4所幼儿园、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我们也能享受城里人的一刻钟生活圈了。据说学校就在小区200米范围内,多好啊,溜达着就送孩子上学了,顺路还能去菜市场买菜什么的,家里老人就医也不用跑镇里了,直接就社区里解决了。”

       规划
       首个“二星”绿标安置房 每户每年节约电费开支约700元


       张荣英和村民们现在时不时地爱到安置房工地周围转转,看看自家的楼一层层拔地而起,感到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淼介绍说,新机场安置房建设实行绿色建筑二星设计和运营标准,这也是北京市首个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的安置房项目。

       二星绿标到底是什么?王淼解释说,通过风、热、噪声环境的模拟分析,对每个小区的楼座摆布、通风廊道、植物配置、建材选用等方面进行优化。低碳环保方面,创新采用“集中集热、集中储热、分散辅热”方式,为每户居民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热水,每年减少约12240吨碳排放,约合5600多吨标煤,算到居民身上,每户每年节约电费开支约700元。

       小区内采用微地形、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方式进行系统性海绵城市设计,小区内绿地不低于30%。同时实现住区的电、气、水等各类能源消耗情况可知可视可控,促进社区节能运行。

       交通方面,安置房片区实现路网畅而不堵,实行行人、非机动车路权优先的慢行交通理念。平均路口间距220米,所有道路均保证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专属路权。机动车采取单向循环方式,实现人车分流,避免互相干扰。机动车采用户均一辆的停车标准,结合当地居民生活习惯,设置三轮车专用停车位。

       小区的配套设施也非常完善,学校、医院、托老所、菜市场、便利店等各项便民设施分布在200米范围内,所有单元均采用两梯模式,电梯直达车库,其中一梯为担架电梯(能放进担架的电梯),比城里许多商品房的电梯设置更体贴。

       小区还统一配置安防门禁、充电桩及一体化灯杆等智慧便民设施。一体化灯杆,能够监测噪声、污染等城市环境信息,还能够提供无线网络,给电动汽车、自行车充电,实现社区安防监控、紧急呼叫等服务。

       此外,安置房建设过程中还以原景重现及旧物利用等方式留住乡愁。探寻有标志性的村内老树回种至小区内,回用被拆除房屋的旧砖,搜集遗弃的碾子等农耕器具,并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加以利用,让安置居民在新的居住区中能够重拾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庄的原始记忆。

       除了居住条件的改善,安置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家庭收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结合集中理财、留地安置、产业经营、联村入股等方式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家庭资产方面,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推广富余回迁房中介代管机制,增加租金收入。同时开展理财知识培训,引导居民合理规划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