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兴:中国绿色建筑将成为“中国新名片”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时间: 2017.12.28  打印本页  分享:
近日,第十四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新闻发布会暨绿建工作座谈会召开,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杭州接受中新网访问时表示,中国将以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来应对气候问题,中国绿色建筑行业迎来三大历史机遇和四大指导方向,将成为影响世界的“中国新名片”。
            

图为仇保兴  

  近日,第十四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新闻发布会暨绿建工作座谈会召开,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杭州接受中新网访问时表示,中国将以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来应对气候问题,中国绿色建筑行业迎来三大历史机遇和四大指导方向,将成为影响世界的“中国新名片”。

  仇保兴认为,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经济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我国绿色建筑行业也将迎来关键性发展,我国确定绿色发展这一长远目标、碳市场的建立以及蓝天白云保卫战,仇保兴认为这三大关键机遇将是绿色建筑行业转型的重大利好。

  仇保兴对绿色建筑提出了“装配化、地域化、智能化、健康化”四大指导方向。

  装配化

  仇保兴分析,建筑都面临一个问题,房子有百年的寿命甚至更长,但是门窗却只有30年或更少的寿命,如何才能更好的将两者区分更新是一个难题。而解决这个难题的途径就是对建筑进行装配化,把建筑分解成组件,然后进行工厂化生产,最后现场装配,这样建造过程都能做到绿色,在质量上也是严格可控。同时,在国家战略问题上,建筑装配化还能在必要时刻为国家提供战略物资。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战略物资如钢铁等金属广泛的以建筑的形式储存,所以它们就不依赖进口了,而是通过对建筑和建筑部件的更新来获得大量原料。

  “我国在进入城市时代之后,最大的矿山必然是城市矿山”,仇保兴说,每年建20亿平方米建筑,又能储存多少钢铁和可循环利用的物资呢?这对于国家的长期发展是有实质性帮助的,对于国家目前的节能减排目标也是有积极推动意义的。

  地域化

  在仇保兴看来,所有的“大、洋、怪”建筑都不是绿色建筑,所有结构复杂高科技的建筑也不一定是绿色建筑。对于绿色建筑,它必须是地域化的,必须是适合当地气候的,这在中国古老的建筑技术中都是能找到例子的。例如窑洞式建筑,这样具有前人智慧的建筑已做了准确到位的绿色指导,同时诠释了古建筑如何做到适应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

  “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是我们对绿色建筑的根本性要求。”仇保兴这样说。

  智能化

仇保兴表示,针对目前的绿色建筑的内部微气候调节问题,它不能仅仅依靠硬件,更需要软件的支持。这些软件即包括现代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把建筑功能信息化,在技术支持下进行收集整理,把建筑的能耗损耗降低。

  “如果能够很好的把北京空着的房子的温度降下来,只要降低二、三度,河北当前的气荒就能很好地解决了。”仇保兴认为,建筑智能化势必成为未来建筑发展趋势,多用信息,少用能源,让建筑真正低碳化。

  健康化

  仇保兴接受中新网访问时说,建筑的根本是人,人们以后在建筑内的时间只会越来越长,所以建筑内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只会越来越重要。室内的微气候、微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心理,决定了人的健康,决定了人的幸福获得感。所以绿色建筑要朝着健康化方向前进,把握绿色健康发展方向,结合中国国情,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建设一个让人们心理健康,环境舒适,空气质量和各方面都良好的建筑。这就需要更多从材料,模式,结构,包括公共空间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居民健康,提升居民幸福感,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和能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