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科技赋能城市建设,智慧建筑软件与平台行业研究

来源: GoCity城市创新研究日志  时间: 2020.03.20  打印本页  分享:
建筑工程现场建造管控类型平台及软件聚焦现场岗位一线作业层,从属于建筑信息化行业。其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对项目中各生产要素的实时、全面、智能的监控和管理,实现业务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应用、协同共享、综合展现。借助智能建造岗位工具帮助现场岗位作业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帮助企业自下而上自动采集项目一线数据。借助智慧平台与公司其他业务产品相结合,能够从安全环保、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多个角度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
建筑工程现场建造管控类型平台及软件聚焦现场岗位一线作业层,从属于建筑信息化行业。其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对项目中各生产要素的实时、全面、智能的监控和管理,实现业务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应用、协同共享、综合展现。借助智能建造岗位工具帮助现场岗位作业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帮助企业自下而上自动采集项目一线数据。借助智慧平台与公司其他业务产品相结合,能够从安全环保、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多个角度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

(施工行业总图)

行业分析

建筑信息化依托于整个建筑行业。中国建筑行业体量巨大。2018 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0%,近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在国内GDP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6%左右。但同时,中国建筑行业较其他行业盈利能力较差,我国建筑业产值利润率较低,一直处于3.5%左右,仅相当于工业产值利润率的一半。产值高、盈利能力低、运营效率低一直是建筑行业的普遍问题。国外经验表明,通过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可使英国建筑业在5年内节省30%的建设项目成本,同时美国招标网和建造网也都指出通过将建筑市场带入互联网可节约30%-35%的项目成本,表明信息化手段已成为降低建设项目成本的最佳途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倒逼国内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

我国建筑行业体量巨大但信息化程度发展不足。2018年我国建筑信息化市场规模达245亿元,同比增长19%,较2017年的207亿元增长19%。但我国建筑信息化占总产值的比例仅为0.1%,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1%的水平(来源:中国建筑业协会)。全国建筑(含房屋和基础设施)总能耗约为50%全社会总能耗(占钢材的55%、木材的40%、水泥的70%、玻璃的76%、塑料的25%、运输量的28%),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基于我国建筑业现有的庞大体量测算,信息化率的提升将带来巨大的增量市场,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我国建筑信息化市场分为施工信息化、勘察设计信息化和其他市场,其中施工信息化占比最大,为主要组成部分。2017年,施工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105.5亿元,占建筑信息化市场规模的51%。随着技术升级,BIM施工应用将推陈出新,中国在面向施工阶段的BIM软件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BIM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名为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是一种可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信息共享和传递。BIM能够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也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能够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IM的发展也经历了多个不同阶段,BIM1.0阶段主要是以设计和建模的单机应用为主,BIM2.0阶段拓展到施工阶段的项目应用,BIM3.0 阶段则走向建筑生命周期全过程应用。

BIM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可视化,这是三维模型相对二维模型改变最大的地方。BIM 所见即所得的特点使得建筑参与人员不再需要根据图纸去想象建筑的构造形式,建筑外形以及建筑的构造形式将更加直观。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在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还使得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协调性,建筑建造过程中参与人数众多,初期的设计工作也往往由不同专业的设计师分别完成,这就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设计互相冲突以及不合理的情况。通过BIM的协调性服务可以在建筑建造前期对不同专业的冲突进行协调,使得设计更为合理; 

3)模拟性,不仅可以对建筑物的形态进行模拟,还可以模拟不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例如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 

4)优化性,由于BIM模型提供了关于建筑物不同方面的准确信息,因此借助BIM模型以及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可以更方便的对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进行优化; 

5)可出图性,在对建筑物进行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以后,可以便利的给业主提供包括综合管线图、综合结构留洞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等多样化的图纸。

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使用BIM技术对项效益的提升效 果极其显著,如在项目准备阶段, 能够将造价估算控制在3%精度范围内,同时估算耗时缩短80%,并能够通过发现和解决冲突将合同价格降低10%;在项目实施阶段,能够消除40%预算外更改,同时项目工期缩短7%。

BIM (建筑信息模型)可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

 

国内市场建筑工程现场管控产品分析

1)青铜建服-建筑安全SaaS诊断服务平台

青铜建服成立于2017年11月,注册于麒麟高新区,获得省市、园区的大力扶持和培育。青铜建服是一个建筑安全SaaS诊断服务平台,运用Al和数据模型分析技术,结合工作流程和算法库数据,为建筑施工安全员提供安全管理分析工具,建立建企、工人、机械、供应商信用平台。公司首倡“施工安全零事故",并作为社会担当和重要使命,致力于在大数据时代,运用物联网、生物识别等新科技,以安全大数据为基础,不断创新安全管理、培训和监测诊断技术,为用户提供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历史融资:聚焦施工安全领域的人工智能安全大数据服务平台青铜建服正式对外发布(2019.4.11),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丰厚资本领投,麒麟创投等跟投。

2)华筑科技-机械物联监控管理云平台

华筑科技成立于2015年9月,是一家专注建筑施工领域的创业型软件公司。公司主要通过解决项目现场管理问题来提升建筑施工单位整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打造SaaS+PaaS融合的项目管理平。华筑科技是建筑行业首家采用“微服务” 技术架构+ Doceker容器技术+ DevOps(研发+运维协作)相互结合底层技术架构的企业。

历史融资:机械物联监控管理云平台“华筑科技”完成新一轮融资,资方为红杉资本中国(2019.3),具体金额暂未透露。此前在2017年8月,华筑科技曾获得英诺天使基金A轮投资以及广联达天使轮投资。

3)地厚云图-项目管理AI平台

地厚云图,为地产、施工、设计和监理公司提供项目级的移动端平台服务,实现了工程全过程、工程全参建各方、工程全类型、工程全体系的管理行为数字化、生态在线互联化与业务在线平台化,从而引领行业创新。

在工程基建领域,不仅存在只有资料和文件夹、没有数据的问题。而且传统的pc端信息系统无法满足用户在工地现场的智能建管需求,同时各种工具类的轻型app又不能实现企业在项目层级数据化平台的算法智能管控。所以,作为工程基建领域的项目级数字化工作平台,地厚云图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项目管理ai价值:通过项目层级的数据智能,实现工程人的个体价值崛起:“人人都是项目经理”;以及通过项目层级管控核心体系的开放共享,即与智慧工地传感硬件(物联网iot)、bim平台、 云采购平台等的对接,实现工程圈的生态互联:“工程管理大数据”。

历史融资:工程基建领域头部SaaS平台地厚云图近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2019.01),投资方是上市公司用友股份。

4)乐建网络工程宝-工程行业SaaS服务提供商

乐建工程宝是江苏乐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工程行业打造的SaaS管理软件,助力施工企业实现云管理和互联网转型。软件拥有移动办公和项目管理两大模块,包含了考勤、工作汇报、任务、证书、公告、审批、企业云盘、合同、发票、施工日志、现场质量、安全管理、采购库存管理、乐建工友宝管理、工程星盘(大数据平台)等专业功能。客户群体:施工单位。乐建工程宝2015年12月上线,上架后一个月时间内,注册企业用户数即达到300家。

5)项目E-高效工程项目管理及精准对接资源平台

公司是专为全国中小型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提供互联网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为解决中小型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可控性差、沟通和协同成本高、效率低的困境,团队自主研发“项目E”项目管理SaaS平台,包括项目管理(PM) 和移动办公管理(OA) 平台。“项目E” 在工程界首创的“模板市场”,让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和经验实现共享; “清单模式”,将项目的成本、进度和采购等管理数据整合统一,实现项目的计划高效编制、过程便捷记录和成本进度有效管控。

云联万企创始人团队具备20多年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和10多年互联网工程平台开发经验,参与管理的项目有200多项,包括策划、设计、施工、咨询各方面,曾成功打造百万用户的造价通和网材网,以及50多套的行业解决方案。现已拥有超过30万基础用户。

6)智建云-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协同云平台

智建云是一家建筑施工过程的建造管理信息化管理提供商,可为企业提供施工项目的进度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图纸文档协同、工程联系单管理等价值,为企业打造一个能将工程管理最佳实践复制落地的多项目建造协同平台,旗下“交付管理”和“工程管理”App,可为用户提供行业SaaS服务。自2011年发布,已经服务超过了300多家房地产和建筑企业。

(智建云当前已有产品分类及应用场景)

建造交付指挥平台侧重生产落地,管理考核,数据价值等。业务执行体系,针对各项管理动作,形成任务,让负责人员执行、反馈、通知、抄送等。预警监控体系,侧重风险管理,形成多层级预警监控体系,及时发现问题风险,进行督办处理。绩效考核体系,侧重工作管理,针对个人、供方、业务小组、公司等形成相应考核的核心指标,排名。数据洞察体系,通过过程积累的数据,计算出大概率问题、风险和牵连事件,转化成为提升业务执行体系的最佳实践。智建云顺着"信息化 ->数据化->智能化”的步伐,通过对接ERP和供应链平台,逐步升级建造过程的集约式管理,为企业降本提效。未来的智建云是一个集合数据驱动, RPA, AIoT的智慧建造指挥平台,整体节省30%安全管理时间提升1倍人均管理面积;严格把控节点节约工期5-10%;节约5-10%建造成本(监控人材机用量,对接劳务、材料、设备供应链系统,实现及时、合理价格的资源供应。减少窝工浪费)。

历史融资:2015.9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深港房联;2016.12完成1400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贵安创投基金,深圳移盟投资,投后估值8000万。

7)明源云链-房地产行业信息化软件

深圳市明源云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明源云的子公司。明源云系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明源云链通过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让地产供应链的上下游各方及业务场景在线化,通过在线来提升上下游的协同效率,并运用大数据算法为各方赋能,最终让房企的采购更智慧、工程管理更智慧、服务更智慧。明源链实现:全国所有项目统一可视化,进度管理,工序验收,实测实量,巡检评估等功能。成立以来,明源云链己与全国2100余家开发商达成合作,连接并服务超过10万家地产供应商,覆盖了4000个工地,汇集1万多个历史项目信息和中标信息,为地产开发商成功交付了超160万套房间,沉淀超2000万条项目质量缺陷数据。客户包括碧桂园、保利、融创、绿地、招商蛇口、金地、绿城、旭辉、金茂等知名开发商。

8)广联达-国内领先的数字建筑平台服务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2010年5月在深圳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公司立足建筑产业,围绕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为客户提供信息化/数字化软硬件产品、应用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公司专注于建筑信息化行业超二十年,业务领域已由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招投标阶段拓展至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公司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海量客户,累计为二十余万家企业和百余万产品使用者提供专业化服务。自2010年.上市以来,公司营业总收入CAGR达到26.23%,除了2015年,其他年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大于归母净利润,经营质量良好,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其中工程施工业务已形成智慧工地、BIM建造、数字企业三大业务线,从工地层、项目层及企业层为施工企业提供综合产品及解决方案。据测算,工程施工业务有千亿的市场空间,根据公告,公司有望争取10%的份额。2018年,公司打破原来由多家子公司独立运作的模式,对该业务进行战略整合,实现组织、人员、渠道及产品融合,使该业务的产品价值稳定提升,收入增速有望回升,预计未来三年收入的复合增速在30%左右。

智慧工地业务主要是通过“云大物移智+BIM”等先进技术和综合应用,将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进行实时、动态采集,有效支持现场作业人员、项目管理者提高施工质量、成本和进度水平,保证工程项目成功,形成一个以进度为主线,以成本为核心的智能化施工流水作业线。目标是更准确及时的数据采集、更智能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及更智慧的综合预测。

(工程施工业务产品框架)

从行业发展历程来看,智慧工地业务经历了一个较长期的发展历程,行业内不断有新需求涌现出来。目前,技术层面已经发展到BI、AloT等阶段,行业应用层面强调移动协作、物联检测,政策层面则提出了民生、绿色等新要求。

(智慧工地发展历程)

针对工地需求复杂的状况,公司不断研发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例如:劳务实名制、物料管理、安全质量管理、智能安全帽、塔吊监测、斑马进度、智慧工地平台等,并不断迭代和完善产品,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物资管理产品在业已成熟的进出场验收模块和拌合站核算模块基础上,进一步推出现场限额消耗模块,为客户提供完整的采购、生产、消耗三大环节成本管控功能,运用硬件、智能规则、图像AI等技术帮助客户进行现场物资管理,为工地的材料管理人员提供了极其易用的工作替代工具,2018年新增项目超过1000个。

劳务管理产品整合了劳务实名制产品和智能安全帽产品,打通了劳务人员从进场、登记、考勤、现场作业管理、工资发放到工人退场的全价值链。通过加大对智能硬件的投入,推出更加简易的手持登记设备、无感考勤智能闸机、智能网关、可联动闸机-摄像头-智能安全帽的终端处理器等。2018年新增企业客户超过280家,新增项目超过950个。
 

国外建筑工程现场管控产品分析

1)Procore(建筑项目管理服务商)

Procore创立于2002年,是全球建筑云SaaS领域优质提供商。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并且在全球多国设有办事处。公司产品通过统一平台连接人员,应用程序和设备,以帮助专业建筑人员,及时在预算范围内管理风险和构建高质量项目。相关产品已被用于管理数十亿美元的年度建筑量。2016年,Procore被福布斯评为估值超十亿美元初创公司,成为企业级服务领域的独角兽。并且公司广受资本厚爱,从创建之初获得多轮融资,2018 年底还获得全球知名的投资机构老虎基金的6500万美金的投资。

Tooey Courtemanche是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十多年前,Tooey 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改善建筑项目管理。在作为建筑师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后,Tooey转入旧金山湾区的技术行业,在那里他拥有一家成功的网络应用公司。凭借在建筑和技术方面的双重经验,他开始开发基于云的软件。Tooey不是来自于建筑行业,在创建Procore之前是一个程序员,也创办过一家做一些HR相关项目的咨询外包公司。2003年看到了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的机会,重新开始创业。最开始,Procore做的是基于Web端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创始团队6人。在智能手机和iPad面世以后,也开始做App,也是这个时期开始,Procore的业务发生的比较迅速的发展。从2010年开始,公司的每年的营收连续三年都获得了超过100%的增长。2012年公司公布营收480万美元,后来在2015年另外的公开信息中说到2016年目标的收入是达到7500万美元。

Procore至今公布的融资额度达到3.04亿美元。Crunchbase展示的历史融资轮次。公司整个分为两大阶段,Web时代和Mobile时代。从Mobile时代2014年开始,公司融资活动非常活跃,几乎每年就有一轮。

· 2014年Bessermer投资的时候,投后是估值5亿美元。

· 2016年12月从ICONIQ Capital融5千万美金,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进入独角兽俱乐部。

· 2018年12月的融资,投后估值超过30亿美元。

产品体系丰富,满足建筑领域多样的场景需求,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体系,主要包含项目管理系统、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系统、建筑行业财务管理系统以及工地现场管控四大产品线。产品主要通过简化管理流程、促进项目成员沟通和协助管理文档,帮助企业大幅提高项目效率和落实问责制。除此之外,公司还推出AppMarketplace产品,引入第三方开放者打造融合平台,目前平台拥有2000多名第三方开发者,已有120多款第三方软件接入。Procore对外公布用户App装机量超过200万,核心用户群体就是:大总包建筑公司,甲方公司等。公司产品被用于管理几乎所有类型的建筑项目,包括工业厂房办公楼,公寓楼,大学设施零售中心等。相关产品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具备良好的品牌影响力。

其中工地现场管控系统可实现劳动生产率跟踪、减少数据输入、简化工资单等功能,更有效地实现工地现场管控。

劳动生产率跟踪,可实时连接办公室和现场团队,实时劳动生产率,通过设置预算生产目标并记录安装的工时和生产数量,了解在该领域的进展,如何跟踪这些目标,从而实时了解项目完成情况;安装率将提前告知团队预算工作项目正在进行或落后的情况,以便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使项目在预算内按时完成。减少数据输入,消除了员工输入时间的繁琐且耗时的过程。批量输入个人或整个工作人员的时间,并在一个工作流程中一次性记录数量。简化工资单,通过消除相同数据的重复或三次输入,并将其导出到工资单或ERP解决方案来减少管理工作。两步审批流程确保时间卡在第一时间是准确的,并且使用户始终知道谁进行了最后一次更改。配置时间类型和输入方法以确保满足公司要求。

公司对外重大合作或收购的历史:

· 2016年6月份,Procore跟Quickbook完成技术对接。QB是美国最大的小业主财务软件之一。

· 2018年7月份,Procore公布了产品跟SAGE财务系统对接,这个能够让Procore的成本管理系统跟市场上比较通用的Sage产品对接,这是一个很大的合作。Sage集团(The SageGroup plc)是英国的一家跨国软件公司,这家公司是英国第二大科技公司,并且也是世界第三大企业资源计划软件公司(仅次于甲骨文和SAP),在全世界有610万客户,在世界24个国家开展有业务。

· 2018年9月公布了收购BIManywhere的信息。BIMAnywhere是一个BIM工作协作平台。

· 《Procore Acquires BIManywhere to Provide Seamless Access to 3D Models in a Single Centralized Location》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这种BIM的协同平台研发投入周期比较长,通过收购能够快速提升procore在这一块的核心能力,也能够避开长期投入的风险。

· 2019年7月公布了收购Honest Buildings. Honest Buildings 是面向业主或开放商的以项

· 目投入成本现金流管理为主线的项目管理系统,声称通过使用他们的系统能够给业主节省6.3%的开发成本。通过这样的产品融合,能够提升procore在项目成本管理这块的能力,并且更好的把客户群体拓展到业主群体。

整体产品的演进路线:

· 2003年开始,Procore做的是基于Web端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创始团队6人。

· 2008-09年开始研发移动端产品,公司也通过这波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发生了很大的发展。

· Procore是从项目进度管控,图纸协同的切入,再做质量安全管理,成本管控,工地效率。

· 2016年2月份发布了应用中心,允许第三方应用整合到Procore的应用。

· 2017年3月份发布了开放API,进一步加强第三方应用的接入方便性。

· 2018年收购了BIMAnywhere,来增强Procore在BIM设计协作方面的价值。

· 2019年收购了Honest Buildings, 来增强在业主甲方管控成本方面的价值。

2)PlanGrid(建筑蓝图管理应用提供商)

PlanGrid是美国一家建筑蓝图管理应用提供商,能够帮助用户把纸质的建筑设计图转移到iPad上,通过桌面或移动设备与整个项目团队共享施工计划、标记、照片和报告,无论是否有互联网连接都可以跟踪修订、查看进度以及管理现场计划的工作和打卡列表。

PlanGrid成立于2011年旧金山。本身是一个云服务,可以以PDF的方式直接把蓝图传导平板电脑上;然后大家就可以直接在平板电脑上操纵蓝图。可以直接在PlanGrid应用上对蓝图做出修改批注。PlanGrid的技术可以保证蓝图的渲染和滚动的快速进行。

公司于2018年11月,被Autodesk以8.75亿美元收购PlanGrid。(Autodesk是世界领先的设计软件和数字内容创建公司,用于建筑设计、土地资源开发、生产、公用设施、通信、媒体和娱乐。始建于1982年,Autodesk 提供设计软件、Internet 门户服务、无线开发平台及定点应用,帮助遍及150多个国家的四百万用户推动业务,保持竞争力。公司帮助用户Web和业务结合起来,利用设计信息的竞争优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Autodesk 的用户遍及150多个国家,数量超过四百万。在美国境内的《财富》500 家工业和服务公司中,90%是Autodesk客户。)

3)Raken(美国建筑管理移动软件开发商)

建筑管理移动软件开发商「Raken」 宣布已经完成A轮1000万美元融资(2018.6)。本轮融资由美国风险投资合伙公司(USVP) 领投,还包括Tao Capital Partners以及早期投资者Eniac Ventures, Rincon VenturePartners和Spider Capital。

Raken的移动端软件可以提供每日报告、时间管理、任务管理、项目建议、照片管理等功能,将工程与办公室连接起来,从而简化施工人员的工作流程。目前,Clark Construction, AECOM, Skanska, Whiting-Turner, Hensel Phelps等全球数千家建筑公司通过使用Raken来解决其报告需求。自2014年首次推出以来,Raken 在iOS和Android应用商店中保持接近5星评级。

Raken已经累计筹集了1200万美元,其中包括其2017年3月宣布的200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A轮1000万美元的资金将用于扩大现有产品线,同时开发更多关于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流程的功能。

4)Assemble Systems(美国建筑管理服务商)

Assemble Systems是美国一家建筑管理服务商,核心产品“Assemble Insight" 是一个基于云的平台,可以帮助建筑领域用户规运行建筑项目,以及设计人员和工作网络的建筑信息管理。2017年11月获12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Assemble Investments,Satterfield Vintage Investments,Forge Fund。

5)Aconex(建筑项目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

Aconex是一家建筑项目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为建筑和工程项目提供一个在线协作平台,允许承包商、项目经理和建造者共享文件,提供文档管理、项目控制、工作流管理等解决方案。

Aconex成立于2000年,在被收购之前,在世界23个国家拥有47间办公室,包括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和位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的总部。公司只在2008年融过一轮资。Aconex只在2008年融过8500万美元。2014年就在澳洲IPO了。创始人& CEO: Leigh Jasper,联合创始人: Robert Phillpot。Leigh在创业之前在麦肯锡从事咨询工作。他的合伙人Robert在公司负责产品,在创业之前,他在Multiplex-家知名的建筑施工公司工作,科班出生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

2015年公司销售8240万美元,其中澳新占3620万,其他国家占4620万。税后利润是-250万美元,毛利75%。

(2015年年报)

(2016年年报)

(Aconex全项目范围的信息协同解决方案)

公司于2017年12月,被甲骨文以12亿美元,约80亿人民币收购。

6)Aproplan(比利时建筑施工信息服务平台)

Aproplan是一家比利时建筑施工信息服务平台, 专注于聚合建筑师、工人承包商和客户提供交换信息平台,参与用户可以在APP上同步施工信息,促进通信,记录日志和报告建设项目进度。目前可以适应Windows. macOS, Android 和ios平台。

APP主要功能是将建筑问题线上化,网络化。即用图片来展示建筑所遇到的问题,并附上工人、建筑师所应该完成的任务,令所有人可见。承包商可一键导出安全报告,工人可生成施工规划。当然,无论什么身份,跟建筑相关的数据都是被加密的,不会被外人所见。

历史融资:2017年6月结束了500万欧元的A轮融资,该轮由Fortino Capital领投,Inventures 和Matexi跟投。

 

国家政策

1. BIM相关政策

根据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对“十三五”期间建筑业发展提出了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的发展目标。在建筑业整体增速趋缓的大背景下,以及行业依然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建筑工人技能素质不高、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行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了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其一个重点方向在于行业信息化程度的持续提升以及推进以BIM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应用。这对于在建筑信息化领域深耕二十年左右的行业领先企业广联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国家的各项鼓励与扶持政策调动了建筑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对我国建筑业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助推器”和“催化剂”作用。2018年我国BIM的市场规模达到了46亿,同比增长42%。自从2011年,我国政府首次将BIM技术纳入“十二五”建筑业重点推广技术,直至近两年国务院、住建部等部门连续的政策推行,建筑行业对BIM的需求将持续扩大。根据智研咨询,到2021年我国BIM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7亿元。

2. 国家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对建筑业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推进信息化发展相关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相关要求,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增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能力,优化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塑造建筑业新业态。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及具有关键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企业信息化。

建筑企业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管理、生产的新模式,深入研究BIM、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勘察设计类企业。

(1)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

进一步完善并集成企业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深度融合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BIM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应用,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快BIM普及应用,实现勘察设计技术升级。

在工程项目勘察中,推进基于BIM进行数值模拟、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研究构建支持异构数据和多种采集方式的工程勘察信息数据库,实现工程勘察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在工程项目策划、规划及监测中,集成应用BIM、GIS、物联网等技术,对相关方案及结果进行模拟分析及可视化展示。在工程项目设计中,普及应用BIM进行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功能模拟分析、优化、绘图、审查,以及成果交付和可视化沟通,提高设计质量。

推广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开展多专业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优化设计流程,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研究开发基于BIM的集成设计系统及协同工作系统,实现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信息集成与共享。

(3)强化企业知识管理,支撑智慧企业建设。

研究改进勘察设计信息资源的获取和表达方式,探索知识管理和发展模式,建立勘察设计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开发勘察设计信息资源,完善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共享,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的价值,支撑智慧企业建设。

2.施工类企业。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满足企业多层级管理需求的数据中心,可采用私有云、公有云或混合云等方式。在施工现场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广泛使用无线网络及移动终端,实现项目现场与企业管理的互联互通强化信息安全,完善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保障设施及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2)推进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换代。

普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施工阶段的BIM基础应用。有条件的企业应研究BIM应用条件下的施工管理模式和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并集成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金管理、劳务管理、物资材料管理等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有条件的企业应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项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深度集成,实现业务财务管理一体化。推动基于移动通讯、互联网的施工阶段多参与方协同工作系统的应用,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注重推进企业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有条件的企业应探索大数据技术的集成应用,支撑智慧企业建设。

(3)拓展管理信息系统新功能。

研究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建立并完善电子商务系统,或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系统,开展物资设备采购和劳务分包,降低成本。开展BIM与物联网、云计算、3S等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集成应用研究,建立施工现场管理信息系统,创新施工管理模式和手段。

3.工程总承包类企业。

(1)优化工程总承包项目信息化管理,提升集成应用水平。

进一步优化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及信息流,持续完善项目资源分解结构和编码体系。深化应用估算、投标报价、费用控制及计划进度控制等信息系统,逐步建立适应国际工程的估算、报价、费用及进度管控体系。继续完善商务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及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提升成本管理和风险管控水平。利用新技术提升并深化应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企业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及应用。

探索PPP等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2)推进“互联网+”协同工作模式,实现全过程信息化。

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多参与方协同工作模式,建立并应用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工作系统,实现工程项目多参与方之间的高效协同与信息共享。研究制定工程总承包项目基于BIM的多参与方成果交付标准,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维护阶段的数字化交付和全生命期信息共享.

(二)行业监管与服务信息化。

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建筑行业格局和资源整合的新模式,促进建筑业行业新业态,支持“互联网+”形势下企业创新发展。

1.建筑市场监管。

(1)深化行业诚信管理信息化。

研究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及诚信信息的共享模式与方法。完善行业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从业人员诚信信息和项目信息的集成化信息服务。

(2)加强电子招投标的应用。

应用大数据技术识别围标、串标等不规范行为,保障招投标过程的公正、公平。

(3)推进信息技术在劳务实名制管理中应用。

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技术建立全国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台,并与诚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现深层次的劳务人员信息共享。推进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在工程现场劳务人员管理中的应用,与工程现场劳务人员安全、职业健康、培训等信息联动。

2.工程建设监管。

(1)建立完善数字化成果交付体系。

建立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审查及存档系统,推进基于二维图的、探索基于BIM的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开展白图代蓝图和数字化审图试点、示范工作。完善工程竣工备案管理信息系统,探索基于BIM的工程竣工备案模式。

(2)加强信息技术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构建基于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等技术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与机制。建立完善工程项目质量监管信息系统,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质量检测单位的质量行为监管信息进行采集,实现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等信息共享,保障数据可追溯,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水平。建立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对工程现场人员、机械设备、临时设施等安全信息进行采集和汇总分析,实现施工企业、人员、项目等安全监管信息互联共享,提高施工安全监管水平。

(3)推进信息技术在工程现场环境、能耗监测和建筑垃圾管理中的应用。

研究探索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环境、能耗监测模式,探索建立环境、能耗分析的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对工程现场空气、粉尘、用水、用电等的实时监测。建立建筑垃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建筑垃圾的申报、识别、计量、跟踪、结算等数据的实时监控,提升绿色建造水平。

3.重点工程信息化。

大力推进BIM、GIS等技术在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建立综合管廊集成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形成智能化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能力。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积极应用BIM、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规划、设计,探索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的运营管理,并示范应用。加快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应用,推动各参建方共享多维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工程管理。在“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中应用BIM进行建设,探索云计算、大数据、GIS等技术的应用。

4.建筑产业现代化。

加强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推进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设计、生产、运输、装配及全生命期管理,促进工业化建造。建立基于BIM、物联网等技术的云服务平台,实现产业链各参与方之间在各阶段、各环节的协同工作。

5.行业信息共享与服务。

研究建立工程建设信息公开系统,为行业和公众提供地质勘察、环境及能耗监测等信息服务,提高行业公共信息利用水平。建立完善工程项目数字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转变档案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可公开的档案信息共享。

(三)专项信息技术应用。

1.大数据技术。

研究建立建筑业大数据应用框架,统筹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应用系统,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汇聚整合和分析建筑企业、项目、从业人员和信用信息等相关大数据,探索大数据在建筑业创新应用,推进数据资产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价值。建立安全保障体系,规范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应用等各环节安全保障措施。

2.云计算技术。

积极利用云计算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系统及软硬件资源,降低信息化成本。挖掘云计算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及设施运行监控等方面应用潜力。

3.物联网技术。

结合建筑业发展需求,加强低成本、低功耗、智能化传感器及相关设备的研发,实现物联网核心芯片、仪器仪表、配套软件等在建筑业的集成应用。开展传感器、高速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近场通讯及二维码识别等物联网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研究,开展示范应用。

4.3D打印技术。

积极开展建筑业3D打印设备及材料的研究。结合BIM技术应用,探索3D打印技术运用于建筑部品、构件生产,开展示范应用。

5.智能化技术。

开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手持智能终端设备、智能监测设备、3D扫描等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安全风险。探索智能化技术与大数据、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集成应用,促进智慧建造和智慧企业发展。

(四)信息化标准。

强化建筑行业信息化标准顶层设计,继续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结合BIM等新技术应用,重点完善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期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为信息资源共享和深度挖掘奠定基础。

加快相关信息化标准的编制,重点编制和完善建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相关的编码、数据交换、文档及图档交付等基础数据和通用标准。继续推进BIM技术应用标准的编制工作,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研究制定相关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建筑业信息化。

各级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本地区“十三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和措施,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信息化推进工作机制,落实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保障。探索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电子招投标、数字化交付和电子签章等相关制度。

建立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及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建筑业信息化创新体系,加强信息技术与建筑业结合的专项应用研究、建筑业信息化软科学研究。开展建筑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根据国家“双创”工程,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建筑业信息化创新创业示范。

(二)大力增强建筑企业信息化能力。

企业应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及配套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在企业标准化管理中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按营业收入一定比例投入信息化建设,开辟投融资渠道,保证建设和运行的资金投入。注重引进BIM等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精通信息技术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各类人员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应用能力。大型企业要积极探索开发自有平台,瞄准国际前沿,加强信息化关键技术应用攻关,推动行业信息化发展。

(三)强化信息化安全建设。

各级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企业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重视数据资产管理,积极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高信息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