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勤:倾心开拓标准路 勤勉勇攀科技峰

来源: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时间: 2020.09.10  打印本页  分享:
编者按:“标准科技创新奖”是经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组织评选的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领域首个专属奖项。自第二届起增设标准大师奖、领军人才奖、青年人才奖。为展示标准化工作者风采、发挥榜样力量, 本 刊特策划系列专访,对话标准科技创新奖人才奖获得者。敬请关注。
倾心开拓标准路   勤勉勇攀科技峰
 
——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标准大师王清勤
2019年“标准科技创新奖”与往届有所不同——新增设“标准大师”等3项人才奖,以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标准化工作者。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会长王清勤成为首批荣膺“标准大师”称号的5位专家之一。

万仞峰峻起于微尘,大师桂冠必经千锤百炼。从业33年,主编、参编标准25部,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完成国际合作研究项目7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公开发表论文及署名文章18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这是王清勤履历表中的几组数字,极其简洁地勾画出这位新晋标准大师不懈冲顶科技高峰的职业轨迹。近日,本刊采访了王清勤,试图还原这一连串“简单”数字背后不简单的大师故事。

勤奋耕耘结硕果

“因为我一直热爱建筑领域的科研和标准工作,所以内心有充足的驱动力去做好这件事,久而久之,反而乐在其中。”  

——王清勤

自1987年获得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热能工程系硕士学位进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至今,王清勤从事科研及标准化工作已逾30年。他始终专注于建筑环境工程研究及标准化工作,并成为绿色建筑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同时,从一线科技工作人员到公司空调所副所长、科技处处长、副院长、副总经理,王清勤逐渐成长为大型央企高层管理者。

肩负科研+管理的双重使命是荣誉更是压力,其中滋味只有王清勤最清楚,他坦言:“兼顾科研、标准及管理工作会比较辛苦。”但高强度的工作和团队一起未能放缓王清勤科研探索的脚步,却似乎使他冲顶科技高峰的意志弥坚。从业33年间,王清勤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署名文章数量就接近200篇,其中,2006年、2011年、2014年单年发文量更高达24篇、23篇、22篇,数字惊人,其工作勤勉程度可见一斑。

被问及这其中的“奥秘何在”时,他却话锋一转笑言:“爱好出勤奋。”在王清勤看来,这份“双重压力”因热爱而化解:“因为我一直热爱建筑领域的科研和标准工作,所以内心有充足的驱动力去做好这件事,久而久之,反而乐在其中。”

因由这份热爱,王清勤专注从事建筑环境与节能、既有建筑改造、绿色建筑与健康建筑领域的科技研究、标准编制、工程咨询、国际合作等工作,主持和承担了“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等3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编制了系列关键标准,解决了大量工程技术难题。他在建筑科研领域始终坚持辛勤耕耘,并成果累累。

王清勤获得 2019 标准科技创新奖标准大师奖

2003年,“非典”疫情来袭,他和团队一起完成国家SARS科技攻关专项“通风空调技术应用于防治‘非典’的研究”,制订《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预防“非典”、确保安全使用的应急管理措施》,该管理措施由建设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有效预防了空调通风系统用户的交叉感染。此后,他作为第三负责人先后完成了“隔离病房隔离效果的研究 ”和 “动态气流密封高效排风装置研究 ”课题。其中,“隔离病房隔离效果的研究 ”首次提出了表达缓冲室隔离效果的通式和定量结果,提出了主流区定向气流的双送风口模式,对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提供重要保障;“动态气流密封高效排风装置研究”课题利用动态气流对生物实验室、传染病房的污染排风与洁净空气进行隔离,替代进口产品,取得了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王清勤主编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传染病医院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3部空气净化领域国家标准,其均为我国相应领域的“首部国标”,填补相关空白。其中,《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有效改变非典疫情后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混乱现象,该标准被纳入国务院424号令强制执行。此外,其主编的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湿环境评价标准》填补空白,采用的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方法为国内首创。在此基础上,王清勤完成了中科院纳米研究所、北大医院、中国疾控中心等数十项复杂工程咨询,解决空气净化领域关键工程技术问题。

在建筑节能领域,王清勤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课题“蓄冰空调关键产品与技术研发”专题研究,提高了空调用电效率;主持《北京地区蓄能用电项目测试导则》编写,提高蓄能用电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主编国家标准《节能建筑评价标准》及配套指南,根据建筑物实际节能性能建立统一的评判标准,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完成地方标准《电蓄冷(热)和热泵系统现场测试规范》,提出了冷(热)源部分能源使用效率和移峰效果的现场测试与分析方法。主持中加“节能标准规范”等国际项目,推进建筑节能领域国际合作。

在绿色建筑与健康建筑领域,他完成了“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评价指标性能研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绿色商场建筑评价标准研究”等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工作,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技术进步。其主编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版重构了绿色建筑技术指标体系,已成为住房城乡建设部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10项重要标准之一,行业影响深远;编制国家标准《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等系列标准,提出不同建筑类型的特定评价技术指标和评价权重方法;主编的团体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内首部涵盖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要素的健康建筑评价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完成国内首个健康建筑运行标识咨询项目,带动全国9省市开展健康建筑建设与评价工作;完成美国能源基金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研究项目,承担中英城市可持续发展联盟工作,倡导设立Construction21国际健康建筑解决方案奖并负责组织征集中国区项目,推动我国绿色建筑与健康建筑领域向国际化发展。

王清勤在于 2018 年 12 月举办的 C21 国际绿色解决方案奖颁奖典礼上致辞

在既有建筑改造领域,王清勤主持“既有城市住区功能提升与改造技术”“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集成示范工程”等国家级项目或课题,提出既有建筑升级改造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与模拟工具,并进行集成示范。主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规程》《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规程》等系列标准及实施指南,首次建立适用于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改造评价指标体系,解决建筑绿色改造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等技术难题。开发既有建筑性能诊断软件和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潜力评估系统等配套软件;完成国内首个改造运行标识咨询项目,带动我国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市场快速发展。

天道酬勤。基于上述成果和贡献,王清勤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包括华夏建设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北京市人民政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重庆市人民政府一等奖1项;其本人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得“全国防治非典先进个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年度人物”“中国标准化助力奖”“2019年标准科技创新奖标准大师奖”等荣誉。

面对鲜花与掌声王清勤却“后退一步”,他说:“非常感谢我工作团队中每位成员的辛苦付出,相关标准化和科研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希望为促进我国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王清勤在于 2019 年 3 月举办的第一届健康建筑大会上作主题发言

倾心标准绘蓝图

“作为一名建筑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研究成果支撑国家需求、促进行业发展、服务日常生活,标准化工作显然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王清勤

在王清勤的职业生涯中,与“热爱”并肩的关键词还有“责任”,这集中体现在他的标准化工作中,他说:“随着自己在工程建设领域工作年限的增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工程建设标准化对于国家发展、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性,所以除了热爱之外,更希望自己和团队能为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也是持续支撑和鞭策我不断前行的最大动力。”截至2019年,王清勤主编或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25项,其中主编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

不懈的科研探索与深厚的实践经验积累令王清勤对标准化工作发展趋势形成清晰的认识,他指出:“绿色和健康是未来发展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做的标准化工作主要也围绕这两方面展开。其中,令王清勤印象最深刻的项目之一就是2019版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以下简称《标准》)的修订。

“《标准》是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王清勤开宗明义。他说:“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领域坚持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载体。”

在王清勤看来,我国已迎来绿色建筑全面理性发展的大时代,而2019版《标准》修订是一场“硬仗”:“此次标准修订恰逢新时代绿色建筑朝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使标准既能引领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又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定位,是本次修订工作面临的挑战。”历经新时代绿色建筑发展要求分析、修订意见和建议调研、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现状研究、国内外绿色建筑指标对比研究、专家研讨、标准起草、技术讨论、项目试评、征求意见、专家审查等多个环节,2019版《标准》修订终于顺利完成,并于2019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王清勤强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的修订实施意义重大,他指出:“2019版《标准》构建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性能的高质量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丰富了绿色建筑内涵,更新了绿色建筑定义,重设了绿色建筑评价时间节点,增加了绿色建筑‘基本级’,提出了绿色建筑星级评价特殊要求,提升了绿色建筑性能,整体上解决了绿色建筑发展中显露的问题,满足了新时代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新要求,将对促进我国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经历了2006版、2014版和2019版的“3版2修”发展过程和10余年的实践积累,《标准》在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标准》技术水平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标准审查专家认定2019年版《标准》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领跑”世界绿色建筑标准的新格局。据王清勤介绍,为了服务标准国际化战略,2019版《标准》英文版已发布,以更好地响应和服务标准“走出去”号召。

2019 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审查会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对于建筑领域,如何提升建筑的健康性能,满足人民对于健康生活环境的需要,成为了我及团队重点考虑的问题。”在随后的工作中,以科技成果为支撑,王清勤及其团队整体考虑了我国国情和建筑领域科技发展现状,以标准化工作为切入点,建立了我国健康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我国首部《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通过标准化工作,既完成了将“健康中国”战略精神落地于建筑领域的转换,又有效地将健康建筑技术推广应用、普惠于民。此后,依循同样的标准化工作思路,编制并发布了《健康社区评价标准》T/CECS 650-2020(T/CSUS 01-2020)和《健康小镇评价标准》T/CECS 710-2020等系列健康建筑标准,实现了健康建筑从单体向区域的拓展,以期能更完整地服务于国家、行业和百姓。

同时,王清勤积极参与标准化管理工作,担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会长、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世界建筑师协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执行委员会理事等职务,承担了多项标准化管理工作。他积极响应标准化改革的需求,全面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改革的要求,作为第一负责人积极主持了全文强制规范《住宅建筑项目规范》的研编工作,落实创新驱动标准编制工作;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积极将相关标准化工作融入到科研过程中,将相关标准编制工作融入到国家级科研项目中,把标准编制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列入科研项目研究任务中,促进标准编制采用新技术。

标准化改革中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中国标准“走出去”。长年坚守标准化工作一线的王清勤深知其重要性和关键作用。他积极推动标准国际化工作,一方面负责和参与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包括中加建筑节能国际科技合作CIDA项目、欧盟玛丽•居里国际科技人员交流框架计划项目、中美清洁能源国际合作项目、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美国能源基金会项目等。另一方面,他积极参与标准国际化活动,推动我国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和“走出去”。受国际建筑师协会(UIA)邀请,王清勤出席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委员会第四次指导委员会会议,并推动我国健康建筑相关的标准国际化工作及发展;受邀出席由联合国环境署、全球建筑联盟和Construction21国际联合主办的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8建筑行动论坛,针对中国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绿色建筑发展现状积极进行国际宣传;参加在丹麦波恩霍姆岛召开的Active House国际建筑联盟第五届大会,并与Active House国际联盟签署了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推进建筑健康性能的提升;参与筹建中国绿建委法国事务部;参与中国与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深度合作等。

王清勤参加于 2019 年 4 月 举办的国际建筑师协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指委会工作会议

对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王清勤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标准化工作能够有效为科学管理奠定基础,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成为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同时,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能够整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更是加强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

情系协会共发展

“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作为我国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必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一领域的标准规范必然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建筑行动的发展大潮中发挥更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王清勤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等“新四化”并列,强调“五化”协同推进,并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等作为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的具体要求;同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并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明确要求“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深耕绿色建筑领域多年,王清勤清醒认识到,我国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面临转型升级,绿色、生态无疑是重要方向。

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2015年,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王清勤牵头组织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专业委员会并出任主任委员,第一届委员会由来自高等院校、规划院、设计院、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专业技术企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行业公益机构的51名委员组成。历经4年的发展壮大,2019年原专业委员会通过换届更名为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王清勤担任会长。关于更名王清勤认为:“这既是自身充实、巩固、提升,也是协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

王清勤强调:“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作为我国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必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一领域的标准规范必然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建筑行动的发展大潮中发挥更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在他的带领下,分会将特殊形态的绿色建筑及区域的评价标准和建设标准、绿色建筑全生命期重要节点标准、绿色建筑发展所涉及的重点专项技术标准作为发展重点,积极开展工作。“自2015年成立后,我们在编制国家和协会标准、宣传推广标准应用、组织开展技术交流、探索建立标准体系、完善细化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工作的重要骨干和能打大仗的主力队伍。”王清勤骄傲地介绍说。截至2019年底,分会组织编制《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规程》T/CECS 465-2017等188项协会标准,标准项目完成率近40%,填补政府标准空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满足市场更高技术要求;同时,分会的依托单位及会员单位基本包揽承担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等绿色建筑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任务,为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此外,分会还组织编写出版了《可持续建筑与城区标准化》蓝皮书、《中国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回顾与展望》等著作,力求全面系统记录我国可持续建筑与城区标准化、绿色建筑标准的发展历程,为相关领域宏观管理和标准化决策提供支持;成功组织了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标准及实践论坛,并合作组织多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高峰论坛及全国既有建筑改造大会、健康建筑大会、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等国内外高层次会议,积极发挥分会平台作用,促进标准化工作交流。

展望分会未来发展方向,王清勤已有清晰的规划,他说:“一方面,委员会/分会的诞生与成长始终紧密结合着国家行业发展,以及主管部门和上级协会重点工作。另一方面,各项工作不仅得到了依托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全力支持,同时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得到各委员及会员单位的倾力支持。下一步,分会将继续扎实做好协会标准归口管理这项核心工作,并全力聚焦面向政府和协会的专业支撑平台,力争升级面向会员单位的技术服务平台,精心维护面向委员和专家的人才集聚平台,探索打造面向社会和国际的标准交流平台,即发挥好‘一项核心、四个平台’的作用。分会将通过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工作内容和管理模式,更好地保障和推进我国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高质量发展、助建人民美好生活。”   

结语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王清勤仍将话题聚焦在标准化工作未来发展方向上,他说:“随着标准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加快标准化法治建设、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也将会是未来几项重要的标准化工作。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能有效地提升住房品质要求以及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工业领域生产设施、能源供应设施水平要求,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倾力开拓、勇攀高峰的标准化工作者,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