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告别粗犷开发模式 “绿色地产”迎风口?

来源: 财经网  时间: 2017.10.06  打印本页  分享:
“黄金十年”逝去,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告别粗犷式发展模式,从爆发式增长到逐渐平稳的市场需求,迎来的是绿色地产等聚焦于细节产品的春天。

  “黄金十年”逝去,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告别粗犷式发展模式,从爆发式增长到逐渐平稳的市场需求,迎来的是绿色地产等聚焦于细节产品的春天。

  从供需矛盾到聚焦质量
  绿色地产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


  统计局网站7月6日发布文章《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七》提到,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0.8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均居住面积自从2012年以来取得了高速增长,2012年到2016年4年时间,城市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的复合年均增速分别是2.7%和5.4%。

  整体背景对应的是市场需求转换。在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眼中,房屋供应量问题已不再是紧迫问题,如何提高居住质量成为市场下一阶段的需求增长点。他表示,中国房地产从2000年到2016年市场量价齐的高增长行业,已经变成“两高一低(高投入、高风险,和低收入)”行业,在此大背景下,绿色地产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除此之外,气候、雾霾等环境问题的凸显,使得绿色地产的开发模式选择变得尤为重要。


  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 


  朗诗在7月18日举办的“绿色WE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通过视频给一组数据,中国碳排放占到全球的20%,其中有四成来自房地产和建筑行业,也就是说全球碳排放里,中国房地产和建筑行业约占到8%,约等于15个欧盟成员国碳排放总和。

  推动“绿色地产”发展已经上升到政策层面。2017年5月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官网公布《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为目标,要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要求,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

  “过去几年中国特别重视低碳发展,也开展了系列试点工作,包括低碳城市、低碳建筑、低碳社区。绿色、低碳建筑将来不仅是中国,也是全球的发展趋势,这已经达成了共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吕斌表示。

  从“情怀”到“激励”
  绿色地产成本收益为正数


  何谓“绿色地产”?并非单纯的技术叠加或成本叠加。绿色地产是在项目前期阶段,启动绿色定位和设计,将绿色完全融入项目开发过程;根据项目情况选用合适、正确的绿色技术和策略;另外,工程建设成本会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在2016年6月5日第四届中国企业绿色契约论坛上,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中城联盟、全联房地产商会、朗诗集团和万科集团共同发起,旨在号召房地产企业通过绿色采购,撬动上游供应商,推动行业力量联合,共促可持续发展。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年以来,绿色供应链同行者已经从最初的48家扩大到89家,这些企业在2016年的销售额总计近1.9万亿人民币,约占行业总规模的17%。“绿色供应链行动在未来将不断推出新的绿色采购品类,不断吸引同行者加入,实现更大规模的环境效益。”田明对绿色供应链的未来作了展望。

  吕斌表示,通过绿色供应链推动节能减碳可以从三个方面下手:一是推动原材料制造业如钢铁、水泥、有色等“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节能减碳,二是在房屋建设过程中用材做到环保;三是在贴近消费者的使用阶段绿色节能。

  2017年3月22日,包括万科、朗诗在内的一批中国大型房地产企业发布了全球首份142家钢铁、水泥供应商白名单,这些白名单企业是经第三方筛查,三年内未发现有公开环境违规记录、或已依据相关准则做出整改或说明的供应商企业。

  一条房地产行业的“绿色供应链”正在展开。

  由第三方机构标准排名发布的《2017中国绿色地产TOP50指数报告》显示,上榜企业获得绿色建筑二星标识和三星标识的项目认证面积分别共有约3560万平方米和795万平方米。其中,绿地、万科、金茂、朗诗、首开、远洋、碧桂园、华润置地、当代置业、恒大和万达入选2017中国绿色地产TOP10。

  以朗诗为例,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朗诗提出“节能”解决方案,通过其“被动式建筑”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可以达到中国规范标准80%以上的建筑节能率。从发布会现场公布的数据来看,一亩成年树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4.55吨,按照朗诗所有项目每年节省碳排放47374.21吨折算,大概相当于1900亩的成年森林1年的碳吸收量,约等于上海往返洛杉矶国际航班2万多次的飞行距离的碳排放量。

  通过原料、建造和使用的绿色供应链来打造绿色地产,成本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成本收益比成为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考虑重点。“绿色建筑在中国发端较迟,仍在探索阶段,很多人困惑于绿色地产需要增加成本,降低项目收益”,田明分析。吕斌通过研究分析称,“可以负责任的说,节能的成本收益为正数”。

  “中国企业家加入绿色供应链最主要的是出于情怀”,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军称。但仅仅靠情怀是不够的,田明表示,“需要找到好的机制,通过激励约束机制制定游戏规则,让更多的人愿意加入,把情怀变成理性,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