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置业上海中铁•中环时代广场项目

来源: 中铁置业政工微平台  时间: 2017.10.24  打印本页  分享: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是中国的金融中心,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房地产业内几乎有一个共识,想做大做强上规模,必须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坐拥一席之地。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是中国的金融中心,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房地产业内几乎有一个共识,想做大做强上规模,必须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坐拥一席之地。



      2006年,一个进入上海房地产行业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上海市闸北区将工业新区5号地块向中国中铁作了推荐。中国中铁领导迅即展开调研,判定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随后与闸北区政府、市北工业新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5号地块的合作开发备忘录、开发合同。随后,2007年2月,中国中铁正式成立中铁置业集团,向上海进军,开创置业上海的新篇章。

      落地

      2007年4月,由中铁置业与闸北区政府共同出资成立了上海中铁市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市北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其中中铁置业出资60%,闸北区政府出资40%,负责5号地块的一二级联动开发,就这样中铁中环时代广场项目应运而生。

      虽然项目出身名门,但他的成长并不是一番风顺。首先是“中环时代广场”的方案设计,分歧摆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区政府的理念,是希望将该地块开发为高品质、大面积户型整体出售的商务楼盘,有利于招商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考虑到市场,中铁置业希望产品多元化,以适应不同规模的商户使用并及时回笼资金。面对不同意见,市北公司采取“立体公关”。恰逢上海正处于叫停LOFT的窗口期,为了产品定位,我们兵分两路,各个击破,找规划局说区里同意,到区里说规划可行,就这样上层沟通,下层交流,说破了嘴,跑断了腿,终于取得地方政府对改变既定业态的认可,正式确定了以写字楼、LOFT的物业形式为主,SOHO、酒店、商铺等物业形式为补充的多业态的产品方案,填补了闸北区多功能商办市场的空白,成为了区域里最大的综合体项目,也是中铁置业第一个综合体项目。

      坚定信心是前提,把握先机是关键。通过进一步的深化沟通,政府职能部门同意我们从“一栋一证”变成“一层一证”,再到“放行”SOHO和LOFT,实现了“一户一证”,使产品一上市便门庭若市、一销而空,单位面积价格相对整栋或整层销售,高出20%以上,实现了产品价值和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扎根

      2010年1月25日,“中铁•中环时代广场”破土动工。上海地区是典型的软土地基区,高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等,对深基坑的施工提出极高要求。当时,5家施工单位同时开工、场地又狭小局促、还紧邻一条铁路专用线仅10余米,为施工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项目部一方面坚持注重施工细节及重难点工序衔接;另一方面,与上海同济大学合力开展科研工作,科学布置监测点,以防止裂缝、位移等重大安全隐患的发生。

      公司总理张安民等领导,只要不出差,每天必到工地查看进度、安全和质量。“最忙的时候是夏天,正午时候,别人都在午休,张安民总是利用这个空隙时间到工地来了;有时候是深夜,他忙完其他事来了。他来时谁也不通知,但成了惯例。这种不定时检查,给大家带来了压力,也传递了动力。”一位当时的技术员说。

      2010年5月至10月,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为保持城市环境,地方政府对施工单位颁布了种种限制和严苛规定。本已紧张的工期,更是雪上加霜。5月,正是项目基坑开挖之际,7万平方米的地下室,有35万立方米的土方需要运出。市北公司利用附近无居民的条件,向监管职能部门办理了夜间施工许可证,并立下保证不影响环境“军令状”。为兑现承诺,在工地旁边的道路上,安排了清扫车、洒水车,日夜不间断作业。5至6月期间,经常每天运出近8000立方米土方,后来市政巡查人员评价“这段时间,工地旁边道路的环境卫生,甚至比平时还要好,央企确实给力”。

      “领导班子带头,员工同心协力”,成为打好这场攻坚战的关键。那年,时任市北公司工程部部长段国杰的妻子即将生产,可是段国杰无法放下手上的工作,只好委屈家人、辛苦自己,将妻子接到工地边上的一所医院,每天两头跑。可段总却说“工人们更辛苦,做4号楼地下室核心筒的时候,上海连续10多天近40度的高温,洞内要50多度。我们用大功率鼓风机向下面吹风,工人在下面最多只能干1个小时就必须上来换人,一线工人才是最值得我们敬佩的人。”

      334天,市北公司组织参建单位完成了“中铁•中环时代广场”4.8万立方米桩基混凝土浇筑、35万立方米土方开挖和2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施工,其中4栋楼房主体结构提前10天顺利封顶,成为上海地区快速施工的典范之一,再一次展示了中国中铁“铁军”形象。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困难和压力总是相伴而来。2012年受号称“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截止9月,公司只完成不到全年销售目标的20%,而全年指标是10亿元。剩下8个亿要在3个月里完成,简直是天方夜谭。

      为破解市场难题,公司开展了“决战100天、保目标、勇争先,掀起营销大会战”活动,提出了“全员营销”号召。公司领导利用各种关系推介寻找买家,了解到一位实力雄厚的“晋商”想要落户上海,立即采取措施,紧抓不放,组织领导班子“轮番谈判”,终获一笔 5.8亿的“大单”,极大鼓舞了士气。一位销售人员回忆道,“那时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找销售渠道、联系客户;营销部人员每天晚上开会总结进展,那时真是‘5+2’、‘白+黑’。这种氛围也感染了客户,促进了快速成交。”

      回首当年,真是“逆水行舟用力撑,一蒿松劲退千寻”。2012年总共完成了10.66亿元的销售额,3个多月完成8亿多销售任务,在行业内也是少有的,我们创造了奇迹。

      成长

      “从源头控制比在过程中控制更加重要。”是总经理张安民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他说:一个好的开发商,既要会打造“聚宝盆”,又要会捂紧“钱袋子”。设计阶段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与重点。市北公司以“精巧省”为原则,对设计单位采取“节约奖、超支罚”的措施,抓紧做细设计阶段的成本管控工作。我们首选有利于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加快设计进度、提高设计质量并能降低设计费用的设计公司。在签订合同时,标明相关限额设计要求,从源头抓好成本控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密切监控限额指标执行情况,并不断对桩基、桩梁、车库、坑基、总评等进行优化,实现了节约成本约5000万元。

      同时,市北公司凭借中国中铁品牌,充分利用贷款,自主解决资金问题,实现滚动发展。他们通过调研掌握市场状况,成功将销售前置,2010年楼盘当年封顶、当年开盘、当年就完成5亿元的销售目标任务。不仅控制了融资风险,同时还大大节约了财务成本。

      更重要的是,市北项目是中铁置业集团第一个使用铝合金电缆的项目,也是第一个尝试绿色科技的项目。使用铝合金电缆的重量是铜芯电缆的一半,其截面是传统铜芯电缆的1.1-1.25倍,价格比传统的铜芯电缆低15-30%。采用铝合金电缆给项目大大减轻了电缆安装时间和设备的磨损,同时也减轻了施工成本。项目7号楼使用地缘热泵技术作为全楼中央空调和酒店热水工的热源,地源热泵技术将热气能“冬天送进楼,夏天排出去”,成本每服务内建筑面积仅为400元,非常节能环保。2013年6月市北公司获评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获得140多万元的节能减排补贴,这正切合了我们中铁置业“以人为本、科学和谐”的企业开发理念。

      结果

      以市北公司为基础成立的中铁置业上海公司,现在员工已达百多人。目前,上海公司正在经营的还有上海青浦、上海宝山、杭州三个项目。近日,又斩获了亳州项目。相对于上海地区,中国中铁员工的收入水平不算高,但队伍相对稳定,并在不断壮大。有一种精神、一种传承、一种文化,将来自各地的员工凝聚在一起。“责任强、讲奉献,老中铁人带给我们很多学习的地方。”有了精神的引导,看得到广阔的发展前景,大概这样的用人文化才是市北公司真正具有吸引力的地方。为解决异地员工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市北项目与政府积极沟通,为异地员工办理了上海市A类人才引进居住证和人才引进落户,真正地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建设员工子女家属“读书有学上,安居有住房,就医有保障”的置业家文化。

      自2009年7月23日获取土地至2011年11月25日交付客户,共计2.3年。项目完成销售额、营业收入28.58亿元,是可研的117%;实现净利润5.39亿元,是可研的193%。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全体员工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公司上下齐心协力、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奋勇拼搏的结果。

      回顾中环时代广场项目的成长,我有几个想法,房地产行业永远是挑战与机会共存,风光与风险同在;未知多余已知,永远都有故事;涨价不是新闻,一切皆有可能;成功不能复制,唯有创新永恒;英雄不问出处,信任源于责任;点燃星星之火,助力置业圆梦。

      “中铁•中环时代广场”项目成功运作,使中国置业上海公司积累了人才,使中铁置业的品牌在上海市场落地生根、逐渐知名,为中铁置业在长三角乃至华东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上海公司已陪伴中铁置业走过了10个春秋,下一个十年我们将勠力同心、并肩前行。“路虽远,行则将至。”我们有理由相信,中铁置业的前景会更加美好、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