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地产“黑科技”,阿里万科碧桂园都在用!

来源: iGreen  时间: 2018.11.13  打印本页  分享:
今年十月份,波士顿动力公司发布了一个视频,机器人Atlas完成了一次完美三连跳。在今年5月发布的视频中还略显笨拙的Atlas,仅仅半年就展示出了超强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动作连贯性已经逼近人类。

    最近,阿里的无人酒店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从预订登记,到入住体验,再到退房环节,多由机器人提供服务,整个过程没有人类服务员出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场景应用和商业化,已经开始初现端倪。

    一些高大上的“黑科技”正在润物细无声的进入到我们的行业中来。而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一旦克服了基础的技术难题,代际更迭和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今年十月份,波士顿动力公司发布了一个视频,机器人Atlas完成了一次完美三连跳。在今年5月发布的视频中还略显笨拙的Atlas,仅仅半年就展示出了超强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动作连贯性已经逼近人类。

    通过“自学习”,Atlas能够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算法,例如在这个三连跳中,机器人要完成视觉识别,快速计算每一次跳跃的高度,找到耗费能量最小的力度和姿势。这意味着机器人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的蜕变,也就是人工智能阶段。

 

 

    而波士顿动力的另外一个机器人,spotmini已经进入到日本的工地,承担起工地巡逻的工作。通过摄像头搜集数据,并且对应事先预载的地图信息,了解环境,能都实现在工地自动导航、自动移动。

 

 

    为什么机器人应用总是先在日本的工地?

    就是因为日本的建筑业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短缺。

    而对于中国的建筑业来说,情况也不容乐观。未来行业对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需求将越来越高,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来提高行业效率,不管你乐不乐意,都会到来。

    一是老龄化问题已经造成很大的劳动力缺口。早在2015年,王石就表达过,万科是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职工普遍缺少10%。而未来十年,中国进入老龄化,很多年轻人也不愿意干传统行业,万科的员工缺口预计将达到40%。要解决问题,只有上机器人。

    二是行业快周转已经到了瓶颈期,人工效率已经逼近极限,要突破必须依靠技术更新。上半年,行业快周转带来了广泛的争议,通宵出图的超强度工作量,3个月开盘的工期保证问题,都已经接近行业能够达到的极限。如何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减少人的工作强度,只能引进人工智能辅助。

    三是预售制取消的可能性,对施工提出新要求。上周的2018房地产总裁峰会上,吴建斌特别强调,行业需要重视的一个政策调整,就是预售制的改变。如果取消预售,对于行业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各个房企都必须做好预案。对于行业来说,向成熟市场靠近,提升装配式施工比例和BIM技术,从设计、采购、建设,整个过程当中都采用数据管理,提高效率,显然是一个必然的方向。

    01

    房地产的人工智能化

    未来已来?

    ?

    其实,目前一些房企在某些专业上,已经开始引进人工智能应用,为企业赋能。

    人工智能X设计

    例如,前一段时间小库科技推出的人工智能设计系统,在系统的辅助下,在10分钟之内就能完成拿地方案。

  只需要上传CAD基地文件,输入容积率等相关的指标数据,选择楼栋产品,就能在100秒钟之内生成上千个方案,而且自动计算、筛选货值最大的方案,省去大量的重复性、机械性工作,大大解放设计人员的生产力。

 

 

    除了强排和概念方案,这套设备还能进行智能审图、实时生成方案日照图,设计人员在编辑的时候,日照图就会跟着实时变化,不需要另外制作。

 

 

    通过人工智能,还能综合处理各方数据,例如通过GPS、手机信令、移动支付等获取的数据,还有互联网企业产生的城市地图、房地产信息、商业价值等数据,综合整理分析之后,系统能够自动建立城市价值地图,辅助房企在一个新城市进行拿地。

    之前明源君说过,在快周转时代,开工时间就是起跑,决定了80%的竞争优势,而设计前置是拿地-开工阶段的关键,这一块往往是很多房企的瓶颈。一旦设计决策反复,周期就可能无限拉长,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能够大大压缩设计的时间。据说目前万科、碧桂园,还有很多设计院都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智能辅助系统,而对于本来设计周期就比较长的房企来说,可能也要尽快跟上。

    人工智能X酒店

   阿里的无人酒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成为主流。没有大堂、没有经理,甚至连打扫卫生的阿姨都没有,所有事情统统交给了人工智能。要说无人酒店将成为未来酒店的范本,有点言过其实了。

    真正有意义的其实是背后的各种技术和终端,比如刷脸支付、天猫精灵、智能家居。

   客人到达酒店后,一个1米高的机器人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接待。它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将客人的样子录入程序。客人只需在大堂自助机刷一次脸,后台就会对接公安系统确定住户身份信息。之后,客人就可以在酒店通行无碍了,餐厅、健身房、游泳池,都可以空手去。

    电梯提前启动等候系统,自动到达入住楼层,到达房间门口后,刷脸进房间。室内灯光也会自动进入欢迎模式,无须插卡取电。

 

 

    室内的全部设备,都通过天猫精灵来下达指令,客人躺着就能完成全部操作。

 

 

    餐厅的人脸识别系统,会识别出客人身份和房间号,所有消费全部自动记录到房间的消费清单下。退房时自动扣除。

 

 

    如果不想出去,还可以手机下单,机器人把食物送到房间。

 

 

 

    阿里未来酒店CEO王群表示:“通过酒店管理平台系统能力的提升,未来酒店的人效比是传统同档次、同等规模酒店的1.5倍。”

    事实上,阿里并不是未来要做酒店,而是通过这个酒店,展示针对酒店行业的智慧化解决方案,而“无人酒店”中的智慧化管理系统、刷脸支付、天猫精灵、智能家居,这些智能化的模块,酒店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配置,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目前酒店行业同质化严重,人力成本高企的痛点。

    人工智能X施工

    工程施工领域也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场景,目前日本、美国、德国都研发出了各自的建筑机器人。

    例如,今年4月份,日本清水建设公司就展示了包括焊接机器人(Robo Welder)和巴迪机器人(Robo Buddy)在内的几款建筑机器人,其中一个机器人已经在建筑工地上应用。

    虽然说目前为了安全起见,这些机器人只上“夜班”,但是根据清水建设公司预计,如果展示的机器人都能顺利工作,未来它们所执行的每项任务所需的工人数量都可以比目前减少1/3或1/4。

    而美国、德国都已经发明了能够应用的“砌墙机器人”,例如美国建筑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山姆100,能在一小时内砌好300~400块砖,每天能砌3000块砖,速度是普通砌砖工人的5~6倍。而且,目前山姆100已经制造出商业版本,每套售价约50万美元。

 

 

    ▲ 德国发明并已在工地使用的砌墙机

    澳大利亚前两年研制的机器人Hadrian X,能60分钟内砌起1000块砖,过程中还能研磨、切割砖块,每周24*7连续工作。两天之内,就能搭起一栋住房!而且Hadrian X不再采用传统水泥,而是建筑胶来粘合砖块,从而大大提升建筑的速度、强度,还能现场处理不同尺寸的砖块,进行切割、打磨。

 

 

    除了建房子,机器人还能拆房子。而且人家还不是暴力拆除,不仅能回收利用建筑废料,效率还很高。瑞典设计学院的Omer Haciomeroglu团队设计的“水泥回收机器人”,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可思议了,拆除的时候没有扬尘,拆除之后还没有建筑废料需要拖走。

 

 

    首先它会自动扫描目标墙面,确定执行路线。

 

 

▲图片来源:最黑科技(ID:zuiheikeji)

    这些小机器人一旦开工,建筑就像被一块巨大的橡皮擦擦掉一样,甚至连橡皮屑都不会留下。最后只剩下钢筋。

 

 

    然后通过ERO内部的高压水枪,对吸进去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最后还能将被分离后的砂石和水泥直接打包回收,转变为新的建筑用料。无需任何加工就可以实现建筑物材料的再利用。

 

 

▲来源:最黑科技(ID:zuiheikeji)

    相比之下,目前国内的一些建筑机器人,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例如,中南建设在NPC体系下,将利用机器人来制作预制板,将工序比较简单,施工难度不大,而且需求量大的环节交给机器人来完成。不会疲劳、高度标准化,预制板极有可能成为机器人切入建筑业的第一个环节。

    而河北建工集团的板材安装机器人,机器人系统进行板材安装作业时无需搭建脚手架,由两名操作工人即可完成大范围的移动作业。

 

 

    除了房地产开发领域,目前智能家居和房地产营销环节,也已经非常多的应用成果。其实,对于新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这一类的前沿科技,由于成本高,短期之内的商业化能力有限,限制了很多人的想象。

    但是科技的发展就像一辆高速行进的高铁,远远开过来的时候,速度似乎不快,而一旦它克服了限制性的发展要素,到了你触手可及的眼前,飞速而过的速度,你连看都很难看清了,更谈不上追上。

    当然,对于地产人来说,说和机器竞争,被机器取代还为时尚早。在能够看得见的未来,机器的存在,更多的是辅助人更好、更快的完成工作。把人从单调、重复、乏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解放出来去干嘛?当然是往更有价值的地方去。

    一是美学。所有做设计的人,当初都不是为了天天做强排,而是为了打造可以载入历史的建筑,实现对艺术和永恒的追求。当技术熟练和速度不是唯一追求,当枯燥的工作被机器取代,人的意志、审美或许才能释放出来。

    二是心理学。也就是研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机器是冰冷的,由机器很难打造出我们想要的“温度社区”,人与人之间感性的交流、沟通,才能发现产品迭代的机会点。

    三是管理学。高层如何管理人,将是永恒的学问,而基层则要学会如何管理机器,人机互动技能在不远的未来,或许会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