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装配式和超低能耗建筑 “城市复兴官”首开“绿金”战

来源: iGreen  时间: 2018.11.14  打印本页  分享:
近日,首开股份发布的2018年中报显示,其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5 45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 8亿元,同比增长3 4倍。靓丽的业绩,成为首开股份母公司首开集团城市复兴官战略稳步推进的完美注解。



   近日,首开股份发布的2018年中报显示,其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5.45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3.4倍。

    靓丽的业绩,成为首开股份母公司首开集团“城市复兴官”战略稳步推进的完美注解。
截至今年6月底,仅丰台万泉寺村、顺义幸福大街和怀柔南关村3大项目,首开“城市更新”在建面积就超过330万平方米,此外还有近7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棚改储备项目,在京货值约2000亿元。

    在建设北京、复兴城市的过程中,作为“践行责任,构筑美好”的国之骄子、“京城一哥”,首开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早在 2013年便开始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战略”,如今已开始收获“绿金”。


成就十年“绿色奥运”

被称为“冰丝带”的北京国家速滑馆

    “一部首开史,半座北京城”,是对首开为北京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真实诠释。

    作为北京市国资委下属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首开除了开发过方庄小区、望京新城、北京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回龙观文化居住区等众多星级楼盘和政策性住房项目外,还承接了亚运村、大运村、奥运村的开发建设,设计承建了国家体育馆、五棵松篮球馆等奥运会、残奥会相关场馆。

    2008年的奥运村项目,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一万多名运动员和官员,为了提供更加舒适宜居的住宿环境,也为了推进北京绿色社区的发展,首开集团决定将其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典范。

    为此,奥运村内的建筑都采用高效节能保温材料,并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风,以及太阳能、风能、电能等无污染能源。污水则通过生化技术进行处理,达到100%无害化。同时,村内还建有先进的中水处理、雨水收集系统,收集来的水用来养护绿地。

    绿色舒适的奥运村也受到各国运动员的好评,整个奥运期间,奥运村无论从设施还是服务方面都实现了零投诉。奥运村项目和首开集团承接建设的中国残疾人体育综合训练基地项目,不仅被列为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和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也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张绿色名片。

    一眨眼,十年过去了。

    从2008年的北京夏季奥运会,迎来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首开集团又开始积极参与到“绿色奥运场馆”的开发建设中。

    2018年年初,首开联合体成功中标国家速滑馆“冰丝带”PPP项目招标,与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签订PPP项目合同,由首开集团领衔的社会资本联合体与北京国资公司投资组建的国家速滑馆公司将负责“冰丝带”的建设运营。

    “继北京成为全世界惟一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城市后,首开集团也成为‘双奥’开发商以及承担过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及亚运会、大运会重大项目开发建设的开发企业。同时,这也是首开集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助力北京‘三件大事’、践行国企责任的重大举措。”首开集团董事长潘利群称。

    在北京夏季奥运会举办十周年之际,首开集团又一次在冬奥会这一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会中体现国企担当,打造中国标准。

    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绍辉介绍,国家速滑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期间践行绿色理念,将按照中国绿色建筑最高等级三星级标准建设,建立人性化服务与资源友好型环境,力争打造成绿色场馆的先行者、绿色建筑的引领者、绿色运营的实践者,致力于成为全国推广冰雪运动场馆的典范。

    这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绿色奥运、共享奥运、开放奥运、廉洁奥运”办奥理念的完美体现,而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又是本届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

    不过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即使新建为世界级比赛服务的国家体育场馆,也要充分考虑土地的节约利用,于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曲棍球和射箭的临时场地,便成为了“冰丝带”的所在地。

    “冰丝带”采用全冰面设计,面积约1.2万平方米,近似一个田径场大小,是亚洲冰面最大的速滑馆。

    该项目妥善保护西南角的“兆惠墓碑”文物古迹,保留原有场地东侧与西侧约8000㎡的树木;同时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加大下凹式绿地和透水铺装比例,从而提高场地雨水下渗能力,使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最大限度维持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

    由于“冰丝带”主要能耗为制冰与配套房间用能,制冰主机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冷凝热,速滑馆设置了冷凝热回收系统,用于冰面防冻胀、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夏季转轮除湿再生等,冷凝热回收率最高到达86%,年节省180万度电。

    此外,该项目将使用离心式水冷冷水机组作为建筑冷源,采用低温室效应潜能值相对较低和对臭氧层破坏几乎为0的环保冷媒,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平米场馆管理用房供暖,由此每年可实现160吨CO2的减排。

    “我们还通过优化外墙、屋面等构造的传热系数,全部采用LED光源和高效的供暖空调设备,在建筑屋顶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发电能力约为300kW,同时使用排风热回收装置,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处理,进一步降低能耗。”张绍辉介绍。

    该项目屋顶结构采用国产钢索网结构,将建设成为国内最大跨度的单层索网屋顶体育馆,其用钢量约为传统屋顶的1/4,施工简便、污染小。
 
    “冰丝带”立面采用大面积玻璃等可再循环材料,考虑到赛时、赛后的功能转变,为了便于赛后的拆除与改造,比赛大厅采用预制混凝土看台。

    地下办公空间采用可拆卸重复使用的装配式成品内隔墙,采用灵活隔断的办公空间比例达到82%,装饰装修将采用耐久性好、节约资源且易维护的材料。

    同时利用“冰丝带”形成室外固定遮阳设施,在室内设置可调节的高反射遮阳帘,使得有可调节遮阳设施的部位面积,占有阳光直射的透明围护结构面积的比例达到70%。除比赛大厅,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达标面积达到≥60%。

    “该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营管理阶段,全过程采用BIM技术,极大的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整体水平,避免由于数据封闭带来的重复劳动,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并降低工程成本。”张绍辉进一步介绍。

    这使得“冰丝带”还将被打造成智慧场馆,为运动员提供计时、计速和计圈的训练服务,同时实现智能场馆运营。

    2022年冬奥会后,“冰丝带”将成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位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实现更新和功能的快速转换。

绿色建筑从设计落实到运行

荣获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与运行“双认证”的首开国风美唐项目

    2010年,首开明确以低碳经济和绿色建筑为研究方向,确定以苏州相城69号地项目为科研试点,以高效围护结构、隔声楼板、同层排水、雨水利用、污废水利用等为突出亮点的该项目,最终成为苏州地区乃至江苏地区首个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的住宅项目。

    2013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倡发展绿色建筑。当年,首开便开始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战略,即要求所有新开工住宅项目均需按项目当地及国家的绿色建筑项目设计标准进行建设,并取得绿色建筑星级设计标识认证。

    首开国风美唐项目便是代表作,2013年10月该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2016年3月更是成功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运行标识。

    总建筑面积为25.6万平方米的国风美唐,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与一味强调“高周转”的项目不同,该项目开发与建设周期长达2年半,这也是其能够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运行标识的重要原因。

    为了保证充足绿地率,该项目采用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层绿化,仅木本植物种类数达59种,乡土植物数量占植物总量的77%以上,平均每100平米绿地面积上的乔木数量为6.84棵。

    同时,该项目屋面采用SF憎水膨珠保温砂浆外保温,外墙采用热固型改性聚苯板保温,外窗采用断桥铝合金“5+12+5”中空玻璃窗,做足了保温隔热、降低能耗的工作。
不光如此,该项目室内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所有照明光源均以节能灯(22W)和荧光灯(28W、36W)为主,除住宅楼梯间、前室、走道等公共照明除应急照明外,均采用声光控延时开关,达到了充分节约照明能耗的目的。

    在雨水利用方面,国风美唐通过设置下凹绿地,径流雨水引入植被浅沟,渗透利用,利用市政中水作为冲厕、绿化灌溉、道路浇洒用水,根据近一年的实际运行数据计算,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了35.92%。

    该项目所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砂浆、门窗、砌块、防水卷材等,全部来源于施工现场500km范围以内,减少了运输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了环境污染。

    同时该项目采用粉煤灰、废石等工业废弃物作为原材料(废弃物原料重量比例36%-60%)制作的砌块重量占比高达39.81%,采用粉煤灰作为原材料(粉煤灰重量比例为32%-36%)的轻质隔墙板使用比例更是高达87.56%,有效节约了建筑材料。

    此外,该项目厨余垃圾处理机房采用微生物高速发酵处理技术,对厨余垃圾进行分解处理,将厨余垃圾转变为为无公害的高价值生物有机肥,用于小区内绿化种植。在交付入住后,还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并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普及工作。

    2011年,首开承接的北京温泉镇C07、C08地块限价商品住房项目,更是成为全国第一个同时荣获设计与运行两个领域绿色建筑二星级标识的保障房项目。

    据悉,正在建设中的首开大兴旧宫镇项目和通州新城项目,更是将按照中国绿色建筑最高等级三星级设计与运营双认证要求来打造。

    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的大兴旧宫镇项目,太阳能热水比例使用超过70%,同时采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辅助采暖技术,并且绿色建材使用率将超过70%,全部采用新风净化除霾系统。

    首开通州新城项目更是将打造成三星级绿色建筑群,在运用超低能耗技术体系的同时,充分采用绿色节能技术,使用绿色节能环保资源,所有住户配置新风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设置高效热回收装置和PM2.5净化装置。

    该项目还将全面按照健康住宅标准建设,和大兴旧宫镇项目一样全装修交付,让入住的业主和租客免于“甲醛”等污染物的伤害。

发力“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

首开装配式建筑模拟图

    不光如此,首开大兴旧宫镇项目和通州新城项目,还将打造成装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标杆。

    相对于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和砌体建筑而言,装配式建筑采用的是在工厂生产出包括梁、板、柱和外墙等预制构件,经过养护并验收合格后运输至现场安装施工完成的建造方式,这完全打破了几千年“秦砖汉瓦”的传统建造方法,以建筑构件“标准化”、建造方式“工业化”来颠覆传统建筑施工方式。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避免了传统建筑的很多缺点,比如施工周期长、人工成本高、建筑过程中产生大量扬尘、噪音、污水等,有助于提高建设效率和环境保护。

  《“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指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将达到20%以上,目前全国已经有56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11个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

    作为深耕绿色地产多年的首开,自然也不甘落后,迅速投入到装配式建筑的开发建设中,其中大兴亦庄新城项目便是首开发力装配式建筑的代表作。

    总体量18万平方米的首开大兴亦庄新城,全部按照高标准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全面应用水平、竖向装配式预制构件,达到了极高的装配率和预制率指标。

    凭借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完美实践,该项目成为北京市装配式建筑标杆,并获得政府给予的3%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奖励。

    作为“践行责任、构筑美好”的国之重器首开,并没有将该奖励面积仓促用于商业开发,而是用来探索实践装难度更大、标准更高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从而使得整个项目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标准更上一层楼。

首开大兴亦庄新城项目效果图

    随着首开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不断实践,设计、施工经验日趋完善,2017年首开联合体获取的大兴旧宫镇项目,便开始按照“预制率要高于60%、装配率高于50%”的装配式建筑标准建设。
 
    “预制率要高于60%,意味着我们整个项目每栋楼从第一层开始就要采用预制构件,而普通的装配式建筑预制率只要达到50%就可以,只需要从第三层开始采用预制构件就能达标。”首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只有30%可以销售,全部精装修交付,另外70%的房源将作为公寓。

    据悉,该项目将采用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的内容包括预制柱、内墙、叠合梁、夹心外墙板、外墙挂板、空调板、女儿墙、楼梯以及叠合楼板和叠合阳台等十几项,并且采用整体外墙装配、集成管线和吊顶。

    该项目还将施工也纳入BIM统一管理,采用BIM技术进行场布、结构构件分析、专业管线分析等工作,便于后期物业管理运营。

    首开还计划将4000平方米的幼儿园和一栋住宅楼打造成超低能耗建筑,早在2016年首开厦门领翔上郡39号楼就已通过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评价。

    这两个按照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的大楼外窗均采用三玻两腔、双LOW-E,气密性达到8级,水密性6级,同时采用可调节铝合金卷帘遮阳,便于夏季隔热,冬季利用外窗得热。

    此外,人员主要活动房间分别设置新风换气机,采用新风系统热回收设置,显热回收效率不低于75%。

    致力于“引领北京新城市未来人居理念,引领全生态智慧创新住宅发展”的首开通州新城项目,同样要按照和大兴旧宫镇项目一样高标准的装配式件建筑设计施工,而且还要在整个项目实现装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的完美融合,力争打造成北京市和住建部的超低能耗示范项目,并获得德国被动房PHI认证。

    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德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世界领先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2010年引入我国,但目前国内被动房项目大多属于试验性质,体量较小,能够真正带来的节能效果有限。

    首开通州新城项目是北京市域范围内首个在全面实现高标准装配式设计基础上,全居住区体量的超低能耗建筑群,将全面按照北京市超低能耗示范项目认证、德国PHI被动房项目认证双重标准设计、施工。

    经模拟计算,该项目建筑能耗水平相当于我国建筑相对节能率94%左右,显著优于现行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相对节能率75%)。

    该项目整个小区每年将节约一次能源约910万kWh,相当于1119吨标煤,节约市政热力约840万kWh,二氧化碳减排量可达到3864吨/年。相比75%节能建筑,该项目在运行期间平均每户每年节约费用约2000元。

    通过室内环境和能耗监测平台,该项目能够实现对建筑能耗的全方位把控,包括供暖、空调、照明、热水、新风、家用电器、电梯、炊事等各方面。

    同时该项目将装配式施工与超低能耗技术相结合,克服超低能耗建筑外墙保温过厚的问题,外墙设置托架,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减少热桥的能量损耗。

    该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全程BIM监控,保证施工正确以及工序完整,为项目申报“长城杯”、“鲁班奖”等施工相关奖项保驾,力争在各个方面实现国内领先,达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质量标准、为通州副中心打造一流的共有产权房。

    截至2017年底,首开共有39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获得绿色建筑二星标识建筑面积超过260万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三星标识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此外还有280万平方米全装修成品住宅项目开工建设。

    首开集团还与中国生态环境部下属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合作,联合启动了“生态文化社区标准研究项目”,在项目打造过程中关注所开发楼盘周边的整体生态环境,有针对性地加以科学保护,实现居住区与周边生态环境和谐共生,促进绿色发展,葫芦岛市打渔山便是“生态文化示范社区”的领跑者。

    “这确实增加了成本,建设成本也会相应增加,但是我们一定要做绿色建筑,践行责任。”首开集团董事长潘利群表示。

    从高标准绿色建筑的设计落实到运行,再升级到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首开的绿色建筑战略不断升级,涵盖产品类型也几乎囊括体育场馆、写字楼、住宅等所有建筑类型。

    在践行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国企首开也开始收获“绿金”,良好的业绩便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