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低碳发展政策创造新的绿色就业岗位

来源: 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时间: 2011.08.04  打印本页  分享:
中国实施低碳发展政策能够带动相关行业、部门产生数千万个直接与间接的绿色就业岗位。 中国实施低碳发
中国实施低碳发展政策能够带动相关行业、部门产生数千万个直接与间接的绿色就业岗位。

中国实施低碳发展政策能够带动相关行业、部门产生数千万个直接与间接的绿色就业岗位。提高能效的新技术投资不但可以给相关行业和企业带来直接的新增就业,而且其他行业也会受益于能源成本的下降和技术效率的提高,引致更多部门产生投资和就业效应。
   
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量化减排目标,体现了中国在未来坚持实施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对于中国促进绿色就业和低碳就业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为应对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联合国环境署于2008年10月提出 “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倡导各国在经济刺激计划中支持和加强 “绿色投资”,通过发展清洁能源、节能建筑和有机农业等绿色经济,扭转当前各国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发展模式转型。而一些国家也敏锐地看到低碳发展所蕴含的发展机遇,利用绿色投资计划积极推动绿色就业的实践。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提高能效的新技术投资不但可以给相关行业和企业带来直接的新增就业,而且其他行业也会受益于能源成本的下降和技术效率的提高,引致更多部门产生投资和就业效应。

低碳发展政策对某一特定行业的就业效应可区分为三个层面。直接就业效应是指本行业由于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而增加或减少投资,导致生产规模相应扩大或缩小所带来的就业影响。间接就业效应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其他行业通过产业链效应向该行业提供生产要素的中间投入的生产而带来的就业。引致就业效应则是指在一波投资效应结束之后,企业和家庭由于收入效应导致收入与支出增加,对整个经济体系带来一些新的投资机会和消费需求,由此带来的全部就业总数。

从长期来看,如果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低碳发展不但能够创造大量的绿色就业机会,还将推动中国经济走向新的发展路径。

据测算,2005年-2020年间,中国主要行业实施低碳发展,至少可创造3000多万个直接与间接的绿色就业岗位。

其中,森林是最大的 “储碳库”和最经济的 “吸碳器”。造林活动具有典型的劳工密集型和季节性特点,2005年-2020年间造林与再造林可提供760万个直接就业和1100多万个间接就业岗位。森林管理可以提供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25万个左右。森林旅游是综合性强、产业辐射广的行业,可提供315万个直接就业和362万个间接就业。林业总计就业效应达2570多万个。

中国电力行业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2005年-2020年间对低碳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关闭落后低效的小型火电机组代之以大功率机组,引起相应就业岗位的减少,直接和间接就业损失约80万个。第二,火电脱硫行业旨在促进二氧化硫减排,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鉴于火电脱硫是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内容,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广义层面上属于绿色就业范畴。火电机组脱硫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直接和间接效应为新增绿色就业岗位108万个。第三,绿色能源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两者就业效应达444万人。总体上,电力行业需要注意转岗培训以及向低碳能源转型。

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大、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多,是减排的一个重点部门。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就业影响主要体现在淘汰落后产能造成的就业减少和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带来的就业增加两个方面。根据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2007年-2011年,钢铁行业完成产能淘汰目标可能损失的工作岗位约39万个至40万个。与此同时,依据中国钢铁行业规模,推算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全面推广和采用,将会提供不少于2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净就业效应为减少就业岗位19万个至20万个。

2008年11月,中国政府出台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其中与应对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 “绿色投资”至少有598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15%左右。这里面,与气候变化最为密切的是节能减排、生态工程、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项目,共有5800亿元,约占投资总额的14.5%。

此外,农村民生工程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农村沼气池项目,假设民生工程中有5%属于绿色投资,且全部投向沼气池项目,则农村民生工程中的绿色投资估算为185亿元。

研究显示,上述领域的绿色投资累计将为中国创造大约530万个绿色就业机会。

同时,考虑到低碳建筑、低碳交通、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可以展望中国实施低碳发展将带动数以千万计的绿色就业岗位。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