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未来“绿领”

来源: 《金融实务》      时间: 2011.09.07  打印本页  分享:
产业界和教育界,必须时刻关注着绿色发展带来的绿色饭碗,早做准备、未雨绸缪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
产业界和教育界,必须时刻关注着绿色发展带来的绿色饭碗,早做准备、未雨绸缪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技术革命,从业人员从“蓝领”变成“白领”。随着近期能源危机日益加重,节能环保需求骤增,出现了“绿色饭碗”和“绿领”之说。美国《商业周刊》说:“蓝领、白领转型为绿领须有两种能力:跨领域知识与环保价值观。因此想要增加职场竞争力,或是转换跑道以确保一直有饭碗者,必须及早充实环保方面的跨领域知识,同时也要增进环境素养,帮自己换个‘绿色大脑’,才能在经济危机中不被失业潮卷走。”

绿色饭碗的定义

200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牵头发起绿色就业倡议,对绿色经济的兴起及对就业的影响展开了首次全面研究,并提出了诸如绿色岗位(Green Job)、绿色就业(Green Employment)、绿领(Green collar)、绿色劳动者(Green Worker)等新概念。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联合国定义的“绿色就业”是指在农业、制造业、研发、行政工作、服务业等活动中,致力于降低人类面临的环境危害的岗位和职业。尤其是有助于保护和保存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经济碳强度,降低或者完全避免各种形式的废物和污染。绿领阶层指的是从事农业、制造业、研发、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劳动者,他们的工作能对维护和恢复环境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如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有助于通过提高效率减少能源等资源消费以及有助于减少废物和污染物排放等。

2009年联合国发表的一份《绿色就业》报告指出,近10年来,直接从事环保工作的员工从460万人激增到1800万人,而间接服务于环保方面的员工则从1000万人增至5500万人。美国太阳能协会指出,到2030年,预计美国每4位工作者就有1位为绿领。英国一家环境工作人力资源公司在2008年报告指出,纵然产业普遍不景气,英国环境相关工作人力市场同样大幅成长,再生能源、社会责任投资等绿领人数增长了20%,碳权交易员、分析师、项目经理人则增长了3倍。2008年,德国所有银行的收益增长率都降到了5%以下,但一家从事绿色投资的银行(GLS)的收益增长率却维持在27%左右。欧盟、德国和挪威提供了近400万美元资金,用于研究如何把绿色就业纳入经济体系中。

绿色饭碗引起全球战略关注

在这一形势之下,全球大约从2008年开始关注绿色就业的问题。许多国家的绿色新政把扩大绿色就业机会作为搞活经济和缓解环境危机的积极因素,在公共政策之中明确加以定位,并将实施“绿色就业”战略作为缓和本国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之一。《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开宗明义阐明了立法目标为:创造数百万新的就业机会来推动美国的经济复苏,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存度来实现美国的能源独立,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最后过渡到清洁的能源经济。奥巴马计划十年政府注资1500亿美元,来支持可更新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将创造500万个就业机会。又宣布一项针对绿色经济的200多亿美元投资案,包括5亿美元的绿领训练。

2009年美国参议院讨论奥巴马的经济刺激方案,将原先大约9000亿元削减掉1000亿元,其原则是将不能增加就业的经济刺激项目一律减去。麻省州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罗伯特·波林(Robert Pollin)开发出一种经济模型,用于预测特定的一笔投资会创造多少就业岗位,美国许多行业、企业、劳工组织、环保集团和政府机构都成为他预测模型的用户。波林研究指出,如果美国向绿色经济部门投资1000亿美元,在2年之内便会创造出200万个就业岗位;与投资于石油工业相比,投资绿色行业所能创造就业岗位数为其四倍,创造出优质就业岗位(时薪16美元以上)数目将是投资于石油工业的三倍。世界资源研究所对美国经济刺激方案的评价结果显示:美国向绿色领域每投入10亿美元,可以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取得4.5亿元的节能效果。

中国绿领人才极度缺乏

中国绿领人才的缺乏在2009届和2010届 “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上显露无遗。

首先,由于绿领人才的缺乏,导致展会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和技术难得一见。2009年中国在清洁能源上的投资达346亿美元,投资规模增长了50%,超越了美国的182亿美元投资额而成为世界之最,而5年前,中国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仅为25亿美元。据美国商业部测算,中国清洁能源市场到2020年将达到5550亿美元。再加上中国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为新能源行业提供了2160亿美元的补贴,这个数字是美国的两倍,接近全球各国刺激计划中对新能源补贴总规模的一半。虽然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巨大,但目前,中国仍缺乏核心技术、与领军型管理人才。对此美国人早有判断。2009年,美国商务部就在一份《清洁能源出口指南》报告中表示,中国现在缺的是能源效率技术和能源管理专长的人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其发布的《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中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经济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不掌握的核心技术。比如,石油勘探技术中的有关节能环保技术:石油前期勘探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为提高探井、测井的有效性,测井的仪器需要智能化,美国的测井仪可以探测到地下十几个参数,通过数据的传输、快速计算分析来确定井口的位置。而中国真正开发这一技术的国有企业根本还没有介入。

其次,由于绿领人才的缺乏,或者说蓝领、白领转型为绿领的步伐比较迟缓,展会上少有与节能、智能电网相关的能源企业。在国际上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经历了风能、太阳能的两轮风暴后,即将迎来智能电网的大发展,目前,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2010年3月11日,欧洲议会决定,欧洲投资银行(EIB)增加对能源项目的贷款,并将智能电网、小水电等低碳技术示范应用项目列为优先贷款项目。日本政府在四城市实施智能电网项目示范。2010年4月8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决定在横滨市、丰田市、北九州市和关西文化学术研究都市实施未来智能电网及社会基础系统项目示范,今后5年,政府将资助1000亿日元展开各种形式的试验示范,参与家庭达5000户。日本政府大规模实施集信息通讯技术与社会基础设施相结合的智能电网项目,除了要实现在本国实现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外,还试图通过试点示范,验证新能源的使用稳定性和连接社会基础设施的技术标准,为智能电网技术出口做准备,其深谋远虑可见一斑。美国硅谷出现了IT领域与能源产业密切融合的趋势,软件行业在能源管理系统里很活跃。根据智能电网的性质,未来信息技术与电力技术融合,N网合一:电网、通信网、互联网等多网合一。中国在这方面已落后了一步。

绿色饭碗的主要分布

1.新能源行业

当前世界正处于重大新能源技术革命以及能源结构出现巨大转变的前夕。2010年,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约翰·克里参议员演讲指出,在新能源领域当中也可能会产生像Google这样的新富翁,一些“绿色富豪”也将趁势崛起。英国一家报纸发布的《绿色富豪排行榜》显示,世界最大的富豪对电动汽车、太阳能和地热能源的投资热情并没有受经济衰退的影响。100个资产超过2亿英镑的大亨或富有家族对绿色技术和企业进行了投资,或承诺对环保事业投入巨资。100名绿色富豪的投资总额接近2670亿英镑。目前全球约有230万人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就业,可再生能源就业岗位总数已经超过了化石能源岗位数。2005年美国环保行业雇佣530万人,这一数字是医药行业就业人数的10倍。在美国加州,太阳能板安装行业成为增加就业最多的行业之一。德国是世界汽车强国,但德国环境部研究指出,预计到2020年,德国环境技术行业的就业人数将超过汽车工业。Wood Hole研究中心预计,到2025年印度生物质气化领域会增加90万个就业岗位。

2.建筑节能行业

在发达经济体碳排放里,1/3是建筑物排放,1/3是交通运输排放,1/3是工业排放。建筑能耗在美国总能耗中所占比例高达48%。转向绿色建筑将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出约1100万个就业岗位。美国采用新建筑和新能效标准将创造出约100万个绿色就业岗位。欧盟如能降低能耗20%,就能在建筑领域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就具体行业来说,在建筑界,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一个源于美国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这一体系已经进入中国。目前美国已有4.3万人获得LEED专业资格认证,这将成为未来的“金饭碗”,因为企业面临更严峻的成本压力、政府面临节能压力,需要建筑节能工程师帮助从办公楼内部减少能耗节省成本。

3.工业节能行业和企业

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John Elkington)1997年提出的三重底线概念已渐成商业思想的主流:一个企业只考虑盈利最大化并不能帮你达成目标,而必须真正坚持企业盈利、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三者的统一。2009年美国市长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法律、研究和咨询等商业服务提供了大部分的绿色工作职位。这些职位总共超过40万个。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9年3月份评出全球绿色财富榜,中国入榜企业家总数位居第二。

4.传统行业绿色转型

绿色经济需要大批专业化的软件开发者和工程师来设计、建造和维护各种感应器和随机建模系统,为风能农场、智能电网、微型电网、交通拥挤收费等提供智能支持。新加坡市中心就有多个自动收费装置,它会自动记录行经此地的机动车身份,并根据不同的时段收取不同的费用。据笔者实地了解,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都曾有意引进,但之所以暂时无法实施,除了技术上的问题之外,主要是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和其它制度方面存在障碍。类似的实例还能举出不少。中国既有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管理制度,如何适应与协调绿色技术,这也是中国政府推动绿色就业需要应对的挑战。

中国的人口多,就业难。未来“十二五”、“十三五”,创造足够的、体面的就业岗位都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靠什么来提供新就业岗位?绿色发展必须在就业方面提供出路。而作为产业界和教育界,必须时刻关注着绿色发展带来的绿色饭碗,早做准备、未雨绸缪,才能在不远的未来抓住机遇,捧上“绿饭碗”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