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政策

来源: 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 2010.10.23  打印本页  分享: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自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发展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的批评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自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发展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的批评声音分贝逐渐提高。

作为一个人口和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发展中国家,既需要一定的碳排放空间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又要考虑到整个地球碳排放总量的限制,走低碳经济之路。低碳经济概念给中国的压力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必须选择符合中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路径。
 

一、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中国路径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人口红利、资源能源的低价供给对于持续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缔造而言贡献巨大。然而,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临近、空气质量恶化、水质量恶化、耕地面积持续下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越过了自然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的红线。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在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根本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改进生产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
 

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必然性。因而,发展低碳经济,不是简单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而是要通过应用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绿化”高碳产业。
 

发展低碳经济,很重要的方面在于优化我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多煤、少气、贫油的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以煤炭为主要一次性能源的结构难以改变。实现能源生产消费洁净化,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力、水力和太阳能等,大力提升新能源在能源总体消费中的比重;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引进碳捕捉、封存的低碳技术,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同时再次基础上,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推进清洁电力向石化能源的替代。
 

发展低碳经济,要积极谋划引导和影响国际低碳“游戏规则”制定。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长此以往,将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处于被动地位。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
 

二、需要着力构建的政策支持体系建议
 

第一,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发展低碳经济,制度创新是关键。因此,应从国家层面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令”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借鉴国际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规划,在经济发达地区创建碳市场试点,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有利于引导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等多目标协调的税种和税率,引导能源消费行为,培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着力打造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大力优化建筑物节能减排设计。
 

将减排理念引入城市规划和设计,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划。在建筑物的设计导则中,鼓励推广利用太阳能,倡导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激励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推动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和经济区域,率先进行试点,规范低碳经济模式、发展方向和评价体系等,并考虑将碳指标列入地方行政长官业绩考核之中,引导优化地方官员的政绩观。
 

第三,重视低碳技术的综合利用,构筑低碳高效综合运输体系。
 

在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同时,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利用规划,建设形成空中、地面、地下、水面等多渠道的立体、高效交通网络;通过采用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减少资源闲置;加强资源运输体系的综合优化,尤其是能源资源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改变目前煤炭主要依赖铁路运输对煤、电、油、运紧张构成的不利影响。
 

第四,引进人才和自主研发结合,加速构筑低碳研发体系。
 

应该制定明确的国家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和实施体系,充分调动国内外优质研究资源,充分调动相关产业领域骨干企业的积极性,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和自主研发队伍建设,加速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技术转化效率高、成果有效充分共享与国际接轨的低碳研发网络。为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第五,统筹优化,协调复杂利益相关方参与。
 

由于气候变化涉及面广、影响大,因此,应对气候变化首先需要各政府部门的参与,同时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加强研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低碳发展不但是政府主管部门或企业关注的事情,还需要各利益相关方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为此,在组建强力协调机构的同时,还应加强相关的舆论宣传,以最大化调动各个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
 

于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国情的低碳道路。应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能源结构的优化、科学创新、消费方式节约化洁净化、政策法规体系健全等措施,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努力建设“两型社会”、低碳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