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 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 人民网      时间: 2010.10.28  打印本页  分享:
从阳光、空气和水中获取能量和资源,并把这些能量和资源变成城市生活的必备元素和条件,可以降低传统建筑对


伦敦案例零碳馆。沈海滨摄

 

  1 现有能源模式怎样打破?
  从阳光、空气和水中获取能量和资源,并把这些能量和资源变成城市生活的必备元素和条件,可以降低传统建筑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从而打破现有能源利用模式对城市的束缚。

  伦敦案例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伦敦案例零碳馆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场馆。零碳馆总建筑面积2657平方米,由南北两栋4层的连体建筑构成。零碳馆案例参照全球第一个零碳排放的社区英国伦敦贝丁顿社区的技术体系和逻辑,再结合上海当地气候特征,就地取材,全面展示了基于中国气候和经济条件下的零碳实践。

  零碳馆模型彻底颠覆了传统建筑消耗化石能源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纯净水产生污水、消耗资源产生垃圾的模式,而是从自然界收集阳光、空气、电力和水,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源热能联动来实现空间内的通风、制热、制冷和除湿等,满足人居舒适性的各项要求。

  首先是阳光和水的利用在零碳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建筑的南面,通透的玻璃阳光房,在增加自然采光的同时还能保存从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建筑的北面通过漫射太阳光培育绿色屋顶植被,由雨水收集系统和滴灌技术,自动对屋顶植被进行灌溉,这些植物不仅是作为装饰物,还是中和碳排放不可缺少的角色。

  零碳馆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屋顶五颜六色的风帽,风帽跟随风向灵活转动,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随时保持室内空气纯净。通过这种设计,不需要空调也能保持室内舒适。

  零碳馆馆长陈硕告诉记者,世博结束之后,零碳馆将作为一个零碳博物馆而被永久保留下来。建造者们希望这样的循环体系可以打破现有的能源利用模式对城市的束缚,使城市的未来更加美好。
 

 

  2 生活环境如何贴近自然? 

  高楼大厦在改变人们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让人们犹如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一系列节能环保新技术的运用赋予了钢筋水泥生命的气息和自然的感觉。

  阿尔萨斯案例

  阿尔萨斯案例馆以一个倾向于太阳的棱柱体外形向全世界的参观者传达着一个信息:太阳能是可再生的、无处不在的能源,我们必须善加利用。但是,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建筑个体相对于周围环境变得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贴近自然?

  答案之一就是充分利用人类皮肤呼吸的原理。阿尔萨斯馆因其水幕墙和植被幕墙等设施,使其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会呼吸、有生命的建筑。集合了多种功能的外立面墙就是建筑的皮肤,玻璃外墙里的通风口就是建筑皮肤的毛孔,外墙的玻璃板像人类的毛孔一样可以开合。天气炎热时外墙开启,太阳能板形成遮阳板的形状,玻璃外墙上宛如轻纱覆盖的流水沿外墙缓缓而下,蒸发作用有效降低了建筑内部的温度,让室内凉爽;天冷的时候关闭幕墙,隔绝外部冷空气为建筑保温。

  除此之外,馆内最抢眼的就是由两只青蛙组成的能源之轮模型。这是法国著名的设计师兼作家汤米·温格尔(TomiUngerer)设计的。整个能源之轮其实是一个小型的水力发电装置。

  据阿尔萨斯馆总代表助理张惠介绍,阿尔萨斯大区有一个法国唯一的专门研究新型建筑的区域(创新建筑研究区域),阿尔萨斯也在很早就沿用了欧盟的节能标准体系,因此所有的新建建筑本身都是节能环保的。创新建筑研究区域的建筑不仅自身要环保节能,还要能够产生能量,通过太阳能或者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发电,不但能供建筑本身使用,还可以供给整个城市使用。
3 生态住宅怎么建?

  在我国,许多已建房屋属于高耗能建筑,潜伏着巨大的能源危机。如何建设生态住宅,既能将建筑能耗降到最低点,又能让人们生活得健康、舒适、环保,是城市建设者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上海案例

  名为“沪上·生态家”的上海案例馆作为上海生态住宅应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密度、大城市地域特点的最佳实践典范,以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个绿色建筑三星级标识的“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为母体,在建筑形态和技术应用上进行传承创新,是代表东道主上海市向2010年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提供的建筑实物案例。

  整个建筑的设计充分汲取了江南民居的传统精髓,以山墙、里弄、老虎窗等为主要住宅要素。首先是南北敞开,东西有墙的造型,除了观众入馆排队比较方便之外,其实这还是模仿了老上海的弄堂结构,这种结构有南北穿堂风,因此夏天不会很热,可以节省不少运转空调的电能。

  建筑入口还设有微藻栏杆。固定装置在隐蔽的地方抽进空气,由装在栏杆中的微小的藻类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碳之后,经过生物转化,将排放出的氧气释放进穿堂风中。建筑还通过老虎窗和楼梯天井设计强化自然通风采光,外挑屋檐设计满足遮阳避雨功能,南阳台模块绿化墙、西墙爬藤绿化、中庭风笼垂挂植物绿化、屋顶花园绿化等无处不在的生态绿化立体配置,使整个建筑显得绿意盎然。

  整个上海案例馆的墙体建筑材料都来源于城市的固体废弃物,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的材质。如红色是清理长江河道挖出的淤泥制成的多孔砖,侧面有很多像紫砂壶一样的小孔,不但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这些小孔带来的透气性还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灰色的是发电厂的粉煤灰。

  据上海案例馆运营主管陶芳芳介绍,整个上海案例馆使用的技术有70%属于成熟技术。而且像屋顶太阳能热水系统其实已经在现实中推广了。现在上海新建的6层以上的公寓都采用这个系统。这种系统的最大特色是通过斜屋面来做到建筑一体化。如果建筑定位是公寓楼,那么阳台的护栏上也可以使用这种技术来做太阳能热水器。目前在上海淞江地区的一个房地产项目就已经采用了这种技术。

  4 传统光源潜力从何挖掘?
  在迫切需要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必要纳入节能、低碳和环保的大主题中,灯光也不例外。只有无污染又节约能源的照明灯光,才是现代城市森林里最美丽的星星。

  罗阿灯光案例

  9月21日~24日,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参展单位之一,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以下简称罗阿大区)在位于上海浦西城区的罗阿案例馆及馆外周边举办了“灯光照明”主题周活动。这次主题周活动也属于罗阿大区选送上海世博会“光明之城”项目的一部分。作为本次世博会的主要参展方,罗阿大区负责设计了近15公顷的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室外照明项目。除了为城市最佳实践区提供公共和建筑照明以外,灯光设计师还借鉴了法国里昂著名的“灯光节”习俗的基本模式和元素,为世博会设计了节日灯光项目,让“灯光节”重现上海世博会。

  罗阿案例区的灯光设计采用更节能的环保技术,不仅尽量减少了光污染,还为来到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游客提供了非常美好的视觉享受。据罗阿大区灯光项目负责人金亮介绍,罗阿灯光的环保节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预先的灯光规划。所有的灯光节能都以这个规划为基础。哪些地方不需要照明、哪些地方需要照明、需要多大强度的照明等都有明确的规划。在这个基础上采用了如LED等一些节能的技术。金亮说,目前社会上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LED灯很节能,由此造成了LED灯大量使用,从而带来了大量能源浪费和光污染。因此,罗阿大区的灯光照明工程对LED光源的灯是有选择的使用。目前传统光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我们要做的是不断改进LED等新技术,继续挖掘传统光源的潜力,同时合理、科学地计算需要多少灯,然后根据需要安装灯具。其次是对传统光源做了一些改造,在使用更低功率的灯管的条件下,可以取得更好的照明效果。第三,整个园区的灯光是集中控制的。每一盏灯都是由总控制室集中控制。集中控制的效果是使整个园区每平方米的灯光能耗控制在了0.7瓦左右。
相关链接

    上海世博践行低碳

    孟有建

  上海世博会倡导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蕴涵在每一个细节之中。

  上海世博会从筹备一开始,即确立了“科技世博、生态世博”的理念,并贯彻在规划、建设、运营、展示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上海世博会“科技世博、生态世博”的看点至少有这么几个:

  一是太阳能技术的开发利用。世博园区大面积的使用太阳能。主题馆、中国馆、南市电厂等主要场馆及部分设施上,都安装了太阳能设施。

  二是新型环保交通工具的应用。世博园区内公共交通力求实现“零排放”,为游客提供环保清洁的交通服务,展示各种新型科技交通工具。

  三是节能设备的推广应用。城市最佳实践区中照明主体将用半导体照明。

  四是资源循环技术的应用。利用世博园区滨江布局的优势,使用黄浦江水作为冷源的热泵和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作为地源热泵。利用物理和生物技术对黄浦江水进行净化,以及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后,用于园区绿化浇灌,节省水资源。

  五是节能生态建筑。世博园区内的场馆设施,在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风场、地下空间地道风、自动遮阳系统、自然透光、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等,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在建筑材料上,选择能源资源消耗小和环境效益显著的绿色建材。

  六是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的应用。世博园区内产生的全部垃圾都进行分类处理。浦东“一轴四馆”永久建筑区域,规划建设垃圾管道气力输送系统。

  此外,世博园区内使用的各种生活器具、用品,均采用可再生或可降解材料,减轻环境污染。这些科技成果,展示了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现了“科技世博、生态世博”的发展理念正转化为全社会的思维和行动趋向。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