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发“1号文”锁定绿色建筑

来源: 中国妇女报      时间: 2013.01.28  打印本页  分享:
新年伊始,绿色建筑受到高度关注。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图为绿色建筑的目标是降低能耗、减少浪费。
 

■ 十八大确定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经济发展动力来源于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规模的城镇建设是主要内容之一;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今后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美丽中国” 的基础。在城镇建设中,“绿色建筑” 则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一;
■城市存量房面临的任务是“绿色改造”,很多城市已经起步。而“盖什么样的房子”是近7亿农村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并且不是“之一”。

新年伊始,绿色建筑受到高度关注。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的通知,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方案成为国办发2013年的“1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关系到城市多数存量房改造,更关系到近7亿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大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国家的“力挺”不搭调的是,绿色建筑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重设计轻运行、重炒作轻实践、进行简单技术堆砌的现象。有些房企没获得“绿色建筑标识”便打出“绿色牌”,以“绿色社区”“节能环保”“生态社区”等字样误导买房人。在这些包装与宣传的背后,各房企对生态与绿色的理解、定位都不尽相同。
绿色建筑在中国风生水起,而越来越多的企业欲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大潮中分一杯羹时,难免会出现概念混淆、鱼龙混杂的现象。如何在绿色理念加速的同时,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出台后续配套细则,是政府、企业的当务之急。

绿色建筑≠高档、高成本  “四节一环保”是核心

作为一个民众认知度并不高的行业,许多人在认识上对绿色建筑还存误区,一般会认为,绿化搞得不错,或者有个屋顶花园的建筑就是绿色建筑,其实这只是“绿色”的表征,没有深入了解到“节能”的本质。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个定义常被简化为“四节一环保”。
尽管兴建绿色建筑似乎已成普遍共识,但在一些专家看来,目前国内仍停留在概念炒作与口号宣传上。有些项目仅仅采用了几项节能技术或者只是达到了建筑规范,就迫不及待地为自己贴上绿色建筑的标签。而不少买房人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意味着高成本、高房价。
中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委员会主任王有为指出:绿色建筑不代表“高成本”,并不是越贵的技术越好,关键是适用。有些绿色建筑的元素通过低成本就可以实现的。相比之下,当前一些小区以高智能、绿色为卖点,但智能却仅停留在把线路铺设得非常复杂,造价也很高,结果使用时耗电量居高不下。这种开发商口中的绿色建筑,其实是“伪绿色”。
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谈到,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建筑。新疆有的建筑造价才800元/平方米,所使用的材料是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非常好的秸秆,组合起来墙壁的保温性很高,屋顶非常当地化,是一种乡村的绿色节能。又比如延安窑洞的改造,这些都是中国的绿色建筑。他断言,“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从“启蒙”阶段迈向“快速发展”阶段。
不难看出,绿色建筑的目标是降低能耗、减少浪费,然而目前看来在建造成本上自然会有所增加。按照现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3个级别。据测算,一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约需新增成本50元左右,三星级则要达到200元左右。一位地产分析师说,从数据上来看虽然所占建筑成本并不算高,但在用地、设计、审批等方面的花费仍旧不菲。因此,由于开发成本的因素,现有的绿色建筑项目中,尤其是商品住宅项目中,多数以中高端市场定位为主,“绿色住宅”目前基本上属于改善型需求类产品,离锱铢必较的普通刚需购房者还有一定距离。
若政府部门不给予某些实际、具体的鼓励,仅靠开发商的社会责任是无法让绿色建筑的春天快速来临的。一位不具名的房企高管表示,企业做绿色建筑的前期成本很高,政府在税收、采购和经营环境方面都应该给予大力支持。比如说,根据减排的成本出台一个基本标准,政府给予企业补贴,或是给予用户补贴。

10亿平方米规划量 目前完成不足6%

2006年,我国第一部绿色建筑方面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出台,由住建部主导并管理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据了解,截至2012年9月,全国已评出556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5677.7万平方米。相对于“行动方案”提出的10亿平方米的规划量而言,占5.7%,发展空间巨大。
与一些开发商投机取巧,以绿色建筑为幌子,打概念牌不同,具有远见的少数领袖企业正积极参与绿色建筑事业。根据《万科201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11年,万科通过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的项目共计273.7万平方米,占全国三星住宅项目总面积的41.1%,其中住宅268.4万平方米,占全国50.7%,相当于每两栋绿色三星住宅中就有一栋是万科所建。
早在2002年,招商地产就在房地产行业内首次提出“绿色地产”。经过近10年的发展,招商地产已将绿色技术全面融入产品研发,并集成在其开发的建筑里。同时,招商地产也完成了自己的绿色技术标准和规范。万通地产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颁布了《低碳建筑与社区技术导则》,将绿色建筑引申到国际通用的低碳生态层面。
据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在A股上市的房企中共有34家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占比仅为28.81%。而这其中,明确提出绿色战略的公司仅有3家,分别为招商地产、万科A和万通地产。
中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委员会的专家表示,绿色建筑正逐渐成为物业未来发展主流,尤其是获得相应认证的绿色建筑,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种经济收益、环境保护以及建筑对人体健康与舒适影响度的最优化,逐渐成为房地产开发商主动投身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动力。
“建筑者希望建设投资节约、省钱;使用者希望房屋能节能。怎样将两者结合起来,并将建筑节能上升到百姓住房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业内专家表示。

“方案”好 还需配套细则给力

住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的一位官员认为,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方案”,表明国家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整体思路是认可的,但行动方案只是纲领性文件,具体细则还需要分管的部门来具体研讨,出台相关的配套细则。
按照“方案”,3年时间内完成规划1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目标是可以保证的,但首先需要着力解决的是,采取怎样的审查与落实程序,以确保如此大量绿色建筑按质完成的问题。
其实,在“方案”中提出了相应的后续任务。比如,在政策激励方面,财政部、税务总局要研究制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改进和完善对绿色建筑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可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在购房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
但有财经专家进一步分析,即使日后形成了完整的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其幅度也是个问题,能否让优惠的幅度超过绿色建筑成本带来的涨价幅度,目前来看是很难的,那么消费者在住房体验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很难主动选择绿色建筑,如果消费者没有动力买,开发商就没有动力建,绿色建筑要普及起来仍有阻力。他认为,只有当政府的补贴给企业和买房人带来切实的利益、再加上绿色建筑的高价面纱被摘掉之后,绿色建筑、生态城市的发展才能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其应有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数说“方案”

“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
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
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40万套。

名词解释

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编后

绿色建筑不是纯粹的商机

国务院在新年第一天签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让大家看到了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而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预示着绿色人居、建筑节能产业巨大的发展机会。
绿色建筑不是纯粹的商机,而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贡献,是减少对社会和环境资源破坏的一种责任。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言,“绿色建筑不能作为短期的商品赚钱,那样肯定既赚不了钱也干不好,应该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对企业来说,只有深刻认识绿色建筑对推进节能、改善环境的重要意义,使绿色战略成为企业的长远的核心竞争力时,才能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建筑就是社会责任产业。
而随着绿色建筑时代的全面到来,“以人为本”作为重要内涵的绿色建筑,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是健康舒适安全的宜居环境。“绿色建筑”——“美丽中国”,未来蓝图很美好,我们期待。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