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地产:绿色建筑解困城镇化资源短缺问题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 2016.03.21  打印本页  分享:
业内人士称,地产公司在绿色建筑的建设上不应盲目堆砌绿色技术,而应该像招商地产这类企业一样精打细算,这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低碳”、
业内人士称,地产公司在绿色建筑的建设上不应盲目堆砌绿色技术,而应该像招商地产这类企业一样精打细算,这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低碳”、“节能”的要义。

见习记者 朱传岐 深圳报道

见习记者 朱传岐 深圳报道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中国基础设施、建筑的建设也得到了黄金发展十年。十年来,中国城镇建筑面积每年都以近6%的幅度高速增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建筑同样也是巨大的能源消耗源,据统计,目前它消耗着约全球40%的能源并占据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1%,中国城镇建筑面积高速增长带来的城市能源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环保专家表示,我国已建成的近43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目前仅有4%的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能源效率改进措施,要想解决城镇建筑面积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源困惑,大力发展采用先进能源效率改进措施的绿色建筑是关键。

单体绿色建筑将向绿色综合社区发展

实际上,随着绿色建筑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中国的绿色建筑已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增速明显。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城镇新建 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基本达到100%,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0.8亿平方米;截至2012年,全国城镇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69亿平方米,共形成 65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

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看来,随着政府重视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研发的进步,目前中国单体建筑的绿色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中国绿色建筑的下一步发展将从单体走向社区乃至全城泛绿。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成立于1984年的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地产),无疑是绿色建筑社区综合体开发领域的领头羊。

招商地产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也是业内率先提出并实行绿色地产战略的地产公司之一,目前,招商地产在绿色地产开发领域已有了近30年的探索和实践。

据了解,招商地产地产对绿色地产的探索起源于深圳蛇口。早在1980年代初,深圳蛇口还只是南海边一个荒芜的小渔村时,招商地产就提出“将蛇口建成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的目标,并开始了绿色生态的人居试验,而近年,招商地产更是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公司绿色运营管理体系。

在此体系中,招商地产公司总部设立策划委员会和绿色地产研发中心,负责公司绿色体系的制定以及产品研发的推广。同时在各地分公司的技术总监兼任绿色专员,负责相关绿色事宜,并在企业架构中设置一个其他开发商都没有的职位绿色技术总监。。

目前,招商地产已提出了绿色地产到绿色社区、绿色创意城市、绿色产业链的理念进化,在实际运作上,也已由单体建筑的绿色技术尝试开始转变为社区综合体的绿色开发。

“现在,我们招商地产在从技术以及系统上已完成了从单体绿色建筑向绿色社区升级转型,再到绿色综合社区开发的三级跳。”招商地产相关部门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社区综合开发模式是招商地产独特绿色开发模式的重要组成,具体来说,就是在一个社区中,尽可满足业主居住、工作、游憩、教育、购物等综合需求,实现产居一体化,可以让业主实现走路上班、走路上学、走路购物,以此减少交通工具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及废气排放。

据介绍,招商地产已将绿色建筑设计贯穿于招商地产项目策划及设计的各阶段,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通风与空气调节、电气与智能、经济等各专业相互配合,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目前招商地产的多个项目已采用加强建筑小区通风、热岛模拟,人工湿地处理中水、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小区雨水入渗、太阳能热水、节能玻璃、综合遮阳等建筑技术。

同时,为契合绿色社区综合开发,招商地产在全国多个项目中,还全面推广人工湿地技术,目前其全新改造后的蛇口海上世界、南海意库、金山谷、清华科技园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人工湿地有30余个,每年可以节约用水数十万立方。

该负责人表示,绿色地产的发展正在由单体建筑走向社区、全城泛绿,但绿色地产的发展也需要因地制宜。“受所在地域及产品定位的不同,在绿色地产的实际发展上也需要因地制宜,实际上,招商地产在绿色地产的发展上并不仅局限于"社区综合开发"模式,还有着多种发展模式。”

据介绍,在具体的绿色地产发展上,招商地产强调“因地制宜,被动优先”,例如,招商地产在北方项目的绿色技术上强调保温和密闭性,南方项目则强调遮阳通风隔热,南方招商地产总部项目还首先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取得了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推进技术评比标准完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表示,除了要做好单体建筑走向社区、全城泛绿,有关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及运行性能后评估也需要得到关注。

“目前国内缺少绿色建筑运行性能的综合研究,绿色建筑是否达到了设计预期的节能效果,以及如何评价绿色建筑的运行性能也是当下需要关注的焦点。”林称。

“尽管中国房地产界的绿色技术标准和规范尚处于摸索阶段,但目前的各项评比结果都显现招商地产的绿色技术确实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招商地产目前共有近40个绿色建筑项目,这些项目在各项不同评比中均获得了较好的评价。

例如。招商地产旗下泰格公寓是中国大陆第一个通过美国绿色建筑LEED认证的商业酒店,广州金山谷项目是广东省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也是广州市唯一的节能率达到65%的居住建筑,苏州小石城项目也是当地第一批绿色三星级项目。"

得益于在绿色建筑技术领域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招商地产也已完成自己的绿色技术标准和规范:《深圳市建筑节能设计及竣工验收指南》、《绿色建筑技术方案任务书指导》、《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指引》、《招商地产项目建造标准细分表》。

而正是看到了招商地产在绿色技术标准和规范上已做的探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选择与招商地产一同推进国家相关规范制定,推进项目绿色应用考核办法,未来中国的绿色建筑技术评比标准和规范将会变得越来越完善。

据了解,去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招商地产签 署了《2012年度合作计划协议书》,宣布将围绕“绿色技术咨询与推广”、“既有工业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技术”课题研究、“积极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和 示范工程项目”、“低能耗绿色建筑综合示范区技术导则”课题研究以及“加强绿色建筑宣传”这五项内容展开工作,并将深圳蛇口海上世界、广州金山谷和武汉公 园三个所属招商地产的项目选择作为《低能耗绿色建筑综合示范区技术导则》编制的示范项目。今年,在即将举行的第十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上,蛇口海上世界将被正式授牌“低能耗绿色建筑综合示范区”。

绿色建筑建设应“精打细算”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可以使用同一评价等级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产生较大差异,要想获得高的评价标准,不一定要投 入高成本才能达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参与绿色建筑评比时发现,由于合理采用绿色技术,一些低成本的绿色建筑往往也能够获得较高的评价。

“降低绿色建筑的能耗应尽可能增加供回水温差、送回风温差,避免集中空气系统。此外,还需重视行为调节、细化分区控制,并且要注意对建筑进行运行能耗分 析、系统能效比分析、能耗与设计值比较以及冷量分配与设计比较等工作。”上述业内人士说,以前一些绿色建筑的设计并未体现以上原则,反而是片面的追求绿色 建筑技术的堆砌,过度"绿色"反而造成了更多的资源浪费,但现在,随着摸索与实践的不断加深,各地产商在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上已趋于成熟,被动式技术开始 得到广泛采用。

“现在,绿色建筑零增量成本、低增量成本技术运用的越来越多,高增量成本的技术使用相对较少,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已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上述招商地产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招商地产正是在自身绿色技术评价标准的体系下确定了绿色建筑工程的增量成本,从而找出经济适宜的增量成本和投资配比,减少建筑高新产品的投资费用,从而达到绿色建筑性能与投入的最佳组合。

据介绍,2009年招商地产广 州金山谷项目建成,这是广州市第一个节能率达到65%的房地产项目。金山谷项目从开发建设至装修的家居布置和服务管理的全过程,都采用适用的建造技术,使 居住区达到绿色、节能、环保的高舒适、低消耗、低污染物排放要求。特别是在规划设计阶段对方案进行系统模拟和分析,进行集成优化设计,使节能效果非常可 观。

“我们招商地产在 开展绿色改造工程或者建造全新绿色节能建筑之前,全部都要做预算成本统计以及回收期估计,然后才决定对节能技术的选择。”上述负责人表示,“例如,泰格公 寓为节能而增加的成本近千万元,约为建设成本的6%,但六年就可收回为节能而增加的投入。南海意库3号楼改造后的绿色建筑成本增量为800多万人民币,5 年就可以全部收回成本。蛇口新时代广场,绿色改造的造价成本总计约150万,改造后每年可以节省60万的电费,两年半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着力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发改委在8月的通知中也指出,要实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6%的目标。

“但事与愿违的是,2013年以来,我国能耗强度下降速度放缓,节能减排目标完成进度滞后。”业内人士表示,现今我国建筑节能的推进程度远远落后于严峻的减排形势,地产公司绿色建筑的推进程度对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意义十分重大。

该业内人士称,地产公司在绿色建筑的建设上不应盲目堆砌绿色技术,而应该像招商地产这类企业一样精打细算,这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低碳”、“节能”的要义。(编辑 王世玲)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