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房屋“走出去”渐成气候

来源: 中国建设报      时间: 2014.02.17  打印本页  分享:
随着随着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开幕,由中国出口的积木拼装酒店亮相索契,与此同时,远大住工也宣布首次向南美洲出口1 8万套集成住宅。中国建筑的住宅产业化“走出去”渐成气候。
随着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与工作人员纷纷入驻该市各大酒店,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中一个名为“北京”的酒店是由中国出口到俄罗斯拼装而成。据了解,该项目采用搭积木的方式于去年11月份完工,从外形上来看与普通酒店并无二致。无独有偶,几乎就在索契“北京”酒店建成的同时,远大住工也宣布首次向南美洲出口1.8万套集成住宅。

 

放眼国内市场,住宅产业化“走出去”并非没有先例。“今年已经是北新房屋在海外市场发展的第九个年头,未来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精耕细作,做出深度和品牌,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北新集成房屋有限公司(下简称“北新房屋”)总经理刘贵平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而在年初与不少住宅产业化企业交流的过程中,记者得知,已有不少企业已经或计划将“走出去”纳入市场拓展的重要领域,海外市场极有可能将成为下一个吸引行业纷纷涉足的“蓝海”。

 

墙内开花墙外香

 

“目前海外业务量已经占到了我们总业务量的70%,利润贡献率近半成。”刘贵平告诉记者,北新房屋早在2005年就开始“征战”海外市场,目前海外项目遍布全球20余个国家,已成为公司发展的一大优势。

 

谈及出海的初衷,刘贵平表示,最早是因为住宅产业化在国内市场的认知度很低,为了减轻经营压力,于是将关注点放在了海外市场,第一个锁定的目标就是非洲。

 

“首先是因为这些国家刚性需求很旺盛,其次是因为我们的产品技术很适合他们的需求。”刘贵平认为,像非洲、南美洲很多国家,房屋建设的需求很大,而当地的工业基础又特别缺乏与产业化相关的生产能力,我国的企业过去之后,通常都是一个中国工人带十个当地工人进行建设施工,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住房需求,也能够拉动这些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受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欢迎。俄罗斯总统驻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全权代表巴比奇在去年考察我国住宅产业化企业时也表示,俄罗斯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住房建设,而中国的住宅产业化产品正好能够加速实现这一目标。

 

然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出海”并不是一件能够“说做就做”的事情。一没经验,二没人脉,三没市场资源,要靠什么走出去呢?为了突破这些难题,北新结合自身特点找到了帮助他们漂洋过海的“远洋船”。“当时海外业务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领域,单打独斗肯定不行,于是我们就选择了有海外经验的中国承包工程企业合作拓展市场。”刘贵平回忆到,通过和一些熟悉海外市场的央企进行接触,他们发现住宅产业化的产品和技术对这些央企很有吸引力。一是工期短。由于海外项目涉及汇率波动和当地政局,企业通常希望周期越短越好。二是工业化生产现场作业难度较低,可以在当地聘用工人,相比起传统建造方式,人工成本明显减少。正是由于这两点,最终北新房屋跟随这些央企进入了海外市场,把外贸变成了内贸,同时享受国家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因此海外业务很快就开始为公司盈利。

 

机遇与挑战并存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的承包工程企业在海外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项目规模和承揽模式不断升级,竞争力日益增强。作为住宅产业化企业,如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技术含量,是每一家中国企业都在思考的新课题。“如果将若干项产品、设备集成一个整体,连同技术性服务一起打包输出,简单的商品贸易就升值为技术服务。企业在与承包公司合作时,更容易提高双方的国际竞争力。”刘贵平说。

 

业内专家指出,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是全球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随着中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一些领先企业在技术与产品方面已经具备了出口国外的能力。在国内市场尚未完全释放之前,寻找海外商机不失为拓宽发展渠道、赢得先机的一个有效途径。

 

而在沈阳卫德住宅工业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向南看来,对于大部分住宅产业化企业来说,出口海外目前还停留在“望梅止渴”的阶段。“发达国家通常存在贸易壁垒和市场饱和的问题,而对于欠发达国家来说,虽然有需求,但是运输成本也令许多企业望而却步。”他告诉记者,很多PC构件的重量都较重,漂洋过海的成本也很高,与其出口商品倒不如直接在当地建厂比较划算,但一旦落地又会遇到诸如技术标准、材料供应、人才缺口等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政府背景和合作伙伴将很难付诸现实。

 

对此刘贵平也表示,“开拓海外市场并不意味着企业重心的转移,而是在等待国内市场开发条件的成熟。经过几年的积累与发展,接下来公司将开始大规模推广业务,今年北新集团也会把新型房屋作为首要主业来经营,是时候进入实战阶段了”。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