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地产信号

来源: 中国房地产报      时间: 2014.03.11  打印本页  分享:
在当下房地产走势的微妙节点,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出的一个个信号都让房地产界相关人士看到更为明朗的局面:长效机制将逐步建立,这一过程将艰难而漫长。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当下房地产走势的微妙节点,无论是房地产税与农地改革,还是新型城镇化与分类调控,报告中透露出的一个个信号都让房地产界相关人士看到更为明朗的局面:长效机制将逐步建立,这一过程将艰难而漫长。

 

对于房地产界来说,这一报告让一直弥漫在房地产市场上空的雾霾消散了不少。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整个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各种问题都纠缠在房地产身上。无论税收机制改革还是土地改革,都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改革将在这一届期内打下基础,“有些方面能够往前推进”。

 

信号一:启动房地产税立法工作

 

报告原文: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清费立税,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

 

2013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本次两会对此进行了重申。

 

但本次所提的房地产税与上海、重庆试点的房产税并非一物。根据业界的说法,房地产税应是一种全新的税种,包括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契税、营业税等与房地产有关的主要税种以及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税立法必然会简化合并这些已有税种。

 

“我们调查统计,房地产相关税种目前大约11种,税收约占房价的13%~15%。”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政协经济组讨论会上即建议,在限定房企利润上限的前提下,把环节税都去掉,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之前的所有税种,统一为一个控制房地产利润的累进递增式的增值税,这有助于降低房价。

 

“房地产税涉及好几个税种,作为房地产的税收体制,如何完善、调整和改革,比如土地的使用税和房产税要不要合在一起,要不要调整税率,要不要扩大税的范围,这些都要综合考虑。”顾云昌表示,房地产税问题比较多,这样的情况就要立法先行,“房地产税全国范围的推开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五年都不一定够。”

 

信号二:农地改革需慎重稳妥

 

报告原文: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大幕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时就已开启,“允许农民土地承包权流转”彼时就已被外界期待。行至今日,农地改革的前行步伐实在说不上快,而这缓速慢行正符合上层对这一问题“慎重稳妥”的要求。

 

“中央提出的‘农地入市’是指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而当下流行的误读则认为所有的农村土地都可以入市、土地承包权可以抵押、宅基地可以自由买卖”,国土部土地利用司司长廖永林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国土部正在抓紧起草《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思路框架》,具体试点也在该方案中,由于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预计总体思路框架年内出台。

 

农地改革的难度是可以预料的,“有很多难点,比如农民进城后的利益保护问题,搞不好农民的土地就会流失,比如长期的财税体制即土地财政问题,短时间内改变不了”,顾云昌指出,土地改革的第一步是确权,这有一个过程,确权之后要联网,这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都要逐步的解决。

 

信号三:着重解决新型城镇化中的“三个1亿人

 

报告原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对于城镇化建设,十六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则进一步补充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至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终为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

 

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新型城镇化对三四线的中小城市算是个利好。“它把人口滞留在中小城镇,如果做好,对中西部地区的房地产发展是很有利的,不要只集中于热点城市。”顾云昌认为,这样可以使房地产整体发展更加均衡,有利于缓和城市之间的严重分化。“房地产与城镇化完全连在一起,房地产发展离不开城镇化的速度、城镇化的布局、城镇化的质量。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工商联主席赵晓勇则指出,城镇化的重点在中小城市和城镇,由大城市和农村向中小城市转移,这是人口转移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人口和产业联动转移,这才是方向。

 

信号四: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

 

报告原文: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

 

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施“安居工程”,推行保障性住房建设,但多年来一直发展缓慢,直至近年,由于对民生问题的愈发关注,政府对此的投入力度才迅速加大。2010年我国住房保障支出还只有992.58亿元,到了2014年,保障房的预计支出就增至2528.69亿元。

 

住房保障方面的改革也随之而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今年将完善住房保障机制,明确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实际上,住建部2013年就下发了相关文件要求并轨,今年实施并轨运行,实际上是使这两套保障型住房统一规划、统一分配、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齐骥还指出,今年要改造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主要是集中在三线城市和资源枯竭城市。“470万这个数字,是2011年提出棚户区改造计划以来要求最高的一年。”全国政协委员、圣丰集团董事长江南则更关切保障房的退出机制问题。他认为,大城市需要保障的群体众多,而保障房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很好的退出机制。“需求的人进不来,不需求的人出不去,形成循环后,政府的包袱会越来越重”。

 

信号五:不同城市分类调控

 

报告原文: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房地产火爆背后,很多人已看到了未来道路的不同。所以,当本次报告中出现“分类调控”字眼时,似乎都在意料之中。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分化,分化的市场必须分类指导,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一线城市仍然供求关系紧张,而中小城市则是供大于求的情况,完全是两种表现。”顾云昌表示。

 

对此,赵晓勇指出,健康的房地产市场是要“管好一头,放开一片”。管好一头,是指基本住房保障。放开一片,是指放开限售、限贷、限价监管,“应该让放大了的房地产商品功能、保值增值功能按照价值规律回归正常状态”。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铿则认为调控的“分类”不应只是针对区域,还应包括产品类型,“建议先放开刚需产品,把刚需产品市场放开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