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建模“科技”引擎

来源: 经济观察报  作者: 陈博  时间: 2019.04.27  打印本页  分享:
“我最近准备去一趟珠海。”在12月14日万科南方区域媒体交流会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说,前两天,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在央视的一场活动上喊话,希望格力与万科未来携手开发智能家庭。
    “我最近准备去一趟珠海。”在12月14日万科南方区域媒体交流会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说,前两天,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在央视的一场活动上喊话,希望格力与万科未来携手开发智能家庭。

 

    智能家庭是万科在科技领域试水的业务之一。2016年,万科集团启动“沃土计划”,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统一,给万科各个业务场景、各个赛道和各个团队提供一片业务成长的肥沃土壤。同年,万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翼科技”)成立。如今,团队已从最开始的10多人发展到500多人。

 

    “现在房地产不止有土地的含量,也有科技的含量。管理这么一些庞大业务,没有科技是行不通的。”郁亮道出了万科发展科技的缘由。

 

    12月14日,孙嘉出现在媒体交流会的现场,这一次,他的头衔是万科科技赋能官。而万科在科技领域的步步深入,也正在逐步显现。

 

三阶段科技建设

 

    “科技赋能”一词作为一个单独子项,最先出现于万科2017年年报上。2018年半年报中,万科对“科技赋能”进展的最新表述是:在开发业务领域,已于2017 年初步完成信息化建设。

 

    科技对万科业务的加持,更早在2016年年报已见端倪。当年1月,万科启动了“沃土计划”。一年时间内,万科核心业务经营平台项目群的重点产品——核心ERP已完成蓝图设计进入全面开发阶段,面向工程现场管理的产品“匠心”在试点公司上线使用;客户平台项目群分别完成在线购房产品“在线家”、经纪人销售产品“分享家”、数字化案场产品“销售家”以及客户服务产品“服务家”四大产品的上线使用;同时也建立了统一客户数据库平台,并协同办公项目群完成内部通讯软件“微 V”的更新升级,启动办公门户网站、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时任万科总裁的郁亮就先后率队考察阿里、腾讯、小米等企业,科技的“种子”在当时已经播下。按照孙嘉的说法,5年前,郁亮就“钦点”他来做万科的科技化。

 

    2015年,万科创始人王石曾在第三届外滩国际金融峰会上提到,万科用了16个月做计划,仍描述不清楚未来十年会怎么样,但是有两点是明确的:由制造型转向技术型,由销售商转向服务商。

 

    “万科向技术转型是一个必然趋势。”彼时王石对万科做了一个判断。他说,传统行业如果不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就会被淘汰,不是被互联网+的企业淘汰了,就是被行业、同行+互联网淘汰掉。但他同时表示,当着他的面请不要说大数据三个字,因为作为传统行业,房地产很多基本数据还不全,谈什么大数据?

 

    不过,随后的三年,尽管万科陆续与阿里、平安、腾讯等巨头展开跨界合作,但“科技”始终没有出现在万科的战略层面上。如今,王石口中“向技术转型”的万科正式对外披露其在科技版图上的布局。12月14日,孙嘉说,科技真的已经在改变,也许有一天会颠覆传统不动产里的细分市场和商业模式。

 

    在孙嘉看来,万科的科技化既有内部动力,也有外部压力。内部动力源于万科的业务越来越复杂,外部压力则是因为客户越来越广泛,服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跟客户之间交互越来越频繁。“这迫使我们必须要大量务实高效地使用科技手段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更好服务客户。”

 

    以2016年的沃土计划为起点,万科的科技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耗时三年左右。其中,2016-2018年是信息化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建能力,服务万科自身业务发展,打造全方位地产开发平台、全渠道在线营销平台,全过程客户服务平台。

 

    第二阶段从2019年开始,计划于2021年结束,这是实现数字化应用的阶段。重点在于建立连接促进共享,万科将会打通各个业态各个业务场景所积累的数据,形成数据服务,然后再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工具来洞察客户需求,优化业务能力。

 

    最后一个阶段是2022-2024年的智能化阶段。万科将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获取、数据的洞察、到人工智能应用的跨越,从而满足个性化的定制、柔性生产的新需求。

 

科技的投入是值得的

 

    2018年是万科信息化阶段的最后一年。从过去几年的实操情况来看,这一阶段,万科的科技手段主要聚焦产品设计、材料采购、工程管理三个核心纬度,全面贯穿于采购、施工、买房、收楼、物业管理等房地产全流程中。

 

    以采购过程为例,材料质量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房地产原材料的生产运输、品质控制、安装往往涉及多个环节多个单位,很难综合管控,出现问题时往往相互扯皮。从2016年开始,万科搭建自己的材料质量管理平台,通过天眼工程对材料供应商的生产现场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天路工程监测材料运输过程,通过天网工程进行最后的材料验收,运用全在线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打造供应链,以确保材料质量。

 

    在发布会上,孙嘉还提出“万科护照”的概念,希望有一天每个万科业主都拥有一本万科护照,这本护照就像一个全业态全场景的入口,能够忠实记录每个用户在每个业态上与万科的交互,积分可以共享,权益可以打通。这些用户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分析,能够描摹出一副更精准的用户画像,从而让万科了解更多真实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过往相对粗放的开发模式注定了房地产是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而科技的出现正逐渐改变这种生态,万科物业的科技化进程正说明了这一点。

 

    根据孙嘉提供的数据,目前万科物业在全国范围内服务2000多个项目,共计4.7亿平方米的社区,300多万个城市家庭,上千万的客户人数,本身的服务团队也超过7.3万人。“如果不利用科技手段,万科物业没办法做到这么大范围、这么高频率的管理服务。”孙嘉说。

 

    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物业事业本部首席执行官朱保全之前举过一个例子,万科物业通过互联的技术构建了“万物云”,当一个人脸或者一个文字、一个车牌号、或者是一个传感器的信号通过最基层的数据分析传递到后台之后,万科物业做的算法更多是基于客户的生活习惯、出行习惯和客户家里的人口结构,来提供服务。

 

    万翼科技在回复经济观察报时表示,用科技去替代一些重复性、低价值劳动,这是大势所趋。不管是对成本的优化,还是对员工创造力的释放,都是有好处的。

 

    这也意味着,科技系统的加持,是降低成本的有效之道。万翼科技指出,万科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每年都有增长,产品建设角度、客户服务角度,是目前科技起到作用较多较好的地方。但对科技的具体投入究竟达到多少,万翼科技并未透露。

 

    孙嘉称,在商言商,企业每一笔投资都有一个投入产出比。万科对科技做过简单的测算,比如营销工具上线以后来访量增加多少,成交的成功率增加多少;也做过比对,在工地现场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以后,开发的效率可以提高多少,问题可以减少多少。“但现在很难给出科技方面投入产出比的精准数据。不过,有一点是来自业务一线团队的共识——IT科技方面投入产出比的杠杆效应非常明显。”孙嘉表示,不管制造业的华为还是金融行业的平安,他们在科技的投入都比万科大一个量级。“他们告诉我这方面的投入非常值得,我个人也相信。”

 

与同行共建数据共享平台

 

    从2016年启动沃土计划之后,一大批IT互联网界精英加入万翼科技。目前,万翼科技已从最开始的10多人发展到500多人。

 

    为了促进行业交流,万翼科技今年年初将办公室从大梅沙万科总部搬到深圳“硅谷”——南山科技园。

 

    但与恒大、绿地控股已经将科技业务单独剥离出来的做法有所不同,万科的科技主要还是服务于不动产开发与运营。

 

    孙嘉告诉经济观察报,三年前,万科内部曾经对标了几个标杆企业,其中一个企业是美的,美的比万科早3-4年开始“沃土计划”,去年,美的科技独立成为一个业务单元,从成本中心转为盈利中心;更让万科膜拜的亚马逊,其云服务最早是为电商板块服务的,是一个内部赋能的单位,但现在已经成为盈利核心来源。

 

    事实上,过去一两年万翼科技内部多次探讨,孙嘉也跟郁亮请教过业务独立的问题,但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万科短期内并不指望科技团队赚多少钱,还是首先把基本功夯实,让产品和服务真正为客户所认可。

 

    按照孙嘉的说法,万科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会变成一家科技公司,这既不是万科过去资源、经验积累的擅长,也不是万科的定位。万科的目标是,用9年左右的时间,在2024年万科40岁时,科技成为万科的一个新动力。

 

    “不会变成科技公司”——这也决定了万科在实践中不会将科技“巨头”当做自己的竞争对手,而是采取跟微软、IBM、华为、阿里巴巴等国际国内领先科技公司展开全方位合作的方式。今年1月16日,万科杭州就宣布与阿里云IoT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基于阿里云Link物联网平台,万科将实现全屋智能、智能社区、智慧园区的落地应用,双方计划在5年内推进100个智能小区建设。

 

    万翼科技表示,万科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模式很灵活,会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共同探讨,在符合市场化原则的前提下追求合作共赢、长足发展。

 

    “在合作中,万科是落地应用方,会充分利用科技巨头的技术能力,借用外脑、外力多方引入资源,打造符合万科业务需要的应用。同时,万科持续评估项目成果,确保项目方向符合业务发展需要。”万翼科技称,其中,万科的长处在于,具有丰富的线下业务场景和多年积累的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打造好产品好服务的能力及理念。

 

    今年10月,美的科技转型的新战略——工业互联网平台M.IoT正式落地,这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在美的集团成功应用经验,除了为大型企业提供定制化、数字化转型服务,还会向中小企业输出低成本的套餐式解决方案。

 

    这个平台的落地与万科在科技版图上的长远愿景不谋而合。孙嘉说,万科的愿望是,有一天与业内同行一起打造一个面向全行业开放的数据平台。“这样不至于每一家千亿级百亿级开发商都自建一个科技公司,减少成本重复投入。我们可以一起运用开放平台。”

 

    万翼科技告诉经济观察报,如果真的做成这个开放平台,万科会与行业共享。比如在采筑建材B2B交易平台上,将共享万科34年的供应链成果,包含万科集采供应商资源、联合招标模式、质量反馈渠道、天网三级质量检测防控体系、天眼7×24小时全视角厂房监控、天路物流监测等。

 

    然而,一旦这样的开放平台建立,首先必须面临的就是其他企业共享的意愿是否强烈。对此,万翼科技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理想需要在实践中落地,大家共同努力。数据开放是一个持续的议题,真正的落地来自于行业的共识,万科会持续促进,在保障数据安全、客户隐私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共同用数据更好地服务客户,提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