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生物质清洁供暖

来源: iGreen  时间: 2019.05.09  打印本页  分享:
最初在做生物质清洁取暖时,北方地区正如火如荼地推广煤改电、煤改气,上级政府对于我们的技术路线并没有明确支持,可以说,我们是偷偷干的。”

最初在做生物质清洁取暖时,北方地区正如火如荼地推广煤改电、煤改气,上级政府对于我们的技术路线并没有明确支持,可以说,我们是偷偷干的。”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副县长张新国在年初的一次公开论坛上如是说道,今天,他所在的阳信县已成为推广生物质清洁取暖的成功样板。

2017年8月份,阳信县启动实施生物质清洁取暖试点工作,采取先行先试的原则,截至目前已经完成生物质清洁取暖改造任务25034万户,预计到2022年将实现生物质清洁供热县域全覆盖。

阳信县的生物质清洁取暖模式取得了成功,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生物质清洁取暖当前面临的尴尬局面。

 

timg.jpg

图:阳信县居民采用生物质取暖

 

政府支持上的失衡

地方政府对发展生物质的态度模棱两可,“不支持、不反对、不明确”的态度让人摇摆难定。这是当前行业对政策层面对生物质清洁取暖推广的普遍说法,阳信县在最初就面临这样的艰难选择,但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清洁取暖规划是从上而下制定的,中央下达清洁取暖任务目标,各省据此制定本省区的改造规划,在统筹考虑一个省区的清洁取暖规划时,在宏观层面只能给出一个大概的指导方针,具体到县一级的清洁取暖改造,省级层面是无法给出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的。

而在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的大指导方针下,对生物质供暖的支持和鼓励就显得相对弱了很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级政府对某地是否可以大规模推动生物质供暖无法给出明确指示,此时,如果县级政府按照省一级的规划去推动煤改电,必然不会在政治上犯错,但如果去推广生物质这一相对“弱势”的采暖方案,成了倒没事,如果失败,则很可能对当政者会造成较大麻烦。

阳信县的当政者必然在彼时也面临着这样的心理纠葛,是顶着政治风险去干一件更可能普惠老百姓的事,还是求稳走一条常规改造的路。阳信县最终的选择是潜含风险的,但结果是成功的。

但可以想象的是,有更多的县在面临这样的选择时,选择了一条常规路。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此前公开呼吁,“地方政府尤其要学习‘顶着压力办实事、利民为本敢为先’的精神,理直气壮地发展生物质能,按照能源革命要求,总结生物质资源利用经验,推动生物质资源利用创新升级。”

吴吟“顶着压力办实事、利民为本敢为先”的这句话精辟地总结了如何应对推广生物质清洁取暖面临的政府支持上的失衡现象。如果将这句话复制到更多领域,其本质上也是县一级政府因地制宜,积极寻求最适合本地清洁取暖方案的决策核心。

自身面临的问题屏障

当前,生物质清洁取暖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其在政府支持力度上不够大的主要原因,首先从原材料角度看,如果规模化发展生物质取暖,燃料供应是否充足可持续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二,当前的生物质燃料普遍以木质原料为主,未能实现对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第三,生物质炉具设备品质的好坏不一,缺乏统一的产品标准,导致市场混乱。

最为关键的还是污染物排放问题,严格意义上来说,生物质清洁取暖并不绝对清洁,按照燃煤“超低排放”NOx小于50mg/m³、SO2小于35mg/m³、烟尘小于10mg/m³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生物质利用最难达标的指标是氮氧化物。同时,从环保设备来看,不同种类的生物质燃料有成分差异,其燃烧热值、排放废气浓度各不相同,然而无论是脱硫、脱硝装置,还是相应锅炉装备,对生物质燃料目前都没有专门适用的门类。

山东省科学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勇的看法是,相关部门不能用超低排放的标准卡生物质能,要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修订标准,争取得到环保部门的认可。如果不让用生物质采暖,农村的大量秸秆找不到出路,要认识到生物质炉具配套成型燃料取暖与烧煤、秸秆就地焚烧相比降低了许多排放量,这种进步应得到支持而不是遏制。

但周勇的看法并不能得到所有人士的认同,特别是政策制定者的绝对认同。如果今年大规模推广了生物质采暖,明天又因为排放不达标被废止,对这种风险的考量也必不能少。

生物质清洁取暖在经济性和实用性上的优点已经被广泛认同,在县村级地域推广生物质清洁取暖,可以就地收集利用,成本较低,而且其收、储、运、加工的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生物质炉具炊、暖、热水多用的功能更符合农村居民的传统习惯。同时其有效避免了生物质的野外焚烧,经济性较好,能够大幅减少农户生活的燃料费用支出。

必须肯定的是,支持生物质清洁取暖在资源富集地区的推广利用是一条正确的路子,如何让这条路走得更顺?需要积极改变其当前面临的尴尬处境,为此,更高效的生物质炉具的研发和推广、实现更低的排放、建立更完善成熟的市场体系和准入标准、给政策层面更大的决策信心,都是必须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