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完成14万户农村清洁

来源: iGreen  作者: dxh  时间: 2019.03.29  打印本页  分享:
3月26日,第二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淄博市发布《淄博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月26日,第二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淄博市发布《淄博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计划今年完成14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任务,全面淘汰35蒸吨/小时(不含)以下燃煤锅炉,关闭6台燃煤小机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2900万吨以内。

在对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回顾时提到,去年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完成农村清洁取暖11.23万户,城区新增集中供热6.89万户。

附:《计划》原文

淄博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淄政发〔2019〕4号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目标定位、四个着力建设、十个率先突破”总体思路和工作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力组织实施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结构加快优化。加强经济运行预警监测和宏观管理,对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经济保持健康平稳运行。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68.4亿元,同比增长6.1%。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1%和22.5%;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5%。需求支撑稳中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952.4亿元,同比增长35.7%;全市实际使用外资实现59.2亿元,同比增长22.2%。财政金融运行稳健。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5.23亿元,同比增长6.54%,税收占比达到71.14%;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4.35%和6.35%。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4%;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277元和18273元,同比分别增长7.3%和7.8%。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2.9%,工业生产者出厂、购进价格指数分别增长7%和6.8%;城镇登记失业率2.44%,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等指标完成预期目标。

(二)动能转换强力推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编制出台《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和《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实施方案》,聚焦“高、新、轻、绿”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思路、发展布局、重点产业、推进路径及保障措施,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清晰的顶层设计和实施安排。我市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成效突出,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在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评估工作中获“优秀”等次。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淄博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意见》,从4个方面制定15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支持我市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加快新旧动能项目建设。372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元,新开工工业项目中新兴产业项目数量占比达到72%。总投资110亿元的7个省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建立市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储备库,储备项目420个,总投资4110亿元。34个项目入选省第一批优选项目名单,12个项目在省基金推介大会上获得推荐。扎实开展“技术改造突破年”行动,363个工业技改项目进展顺利;大幅压减基础化工、普通建材、冶金等传统行业产能,淘汰生铁产能60万吨、粗钢产能70万吨。172个服务业重点项目、61个文旅融合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市、区县共同出资20亿元成立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引导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支持项目建设。提高企业主体和园区载体发展质量水平。出台《关于促进央企省企与地方融合发展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淄博市鼓励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逐季调度驻淄央企省企项目推进情况,齐鲁石化炼化一体化、中铝齐鲁工业园等28个在建驻淄央企省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2亿元,蓝帆医疗等企业海外并购实现重大突破。开展制造业对标德国等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培育“双50强”企业。4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7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家企业入选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省级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分别达到44家、6家。经国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27家,居全省第四位。深入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6个化工园区获省政府认定,建陶产业创新园一期工程建成投用,集约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成功举办2018年陶博会·新材料技术论坛,启动大学城、科学城、创新谷“两城一谷”规划建设,推进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61家。全社会实现研发投入117.49亿元,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46%,超过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积极开展“双招双引”。组织参加省儒商大会,召开首届淄博齐商大会,举办“京鲁(淄博)产业项目对接洽谈会”“淄博(深圳)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合作恳谈会”等专题招商活动,全市新引进外来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95个。出台“人才新政23条”,集中发布39项配套实施细则。实施“10万企业家三年培训计划”,加快培养优秀企业家队伍,精准培训企业管理者2.7万人。组织实施淄博英才计划,全市新增院士、“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及泰山学者等高端人才50名。

(三)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得到有力提升。深入推进“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重点片区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积极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济青高铁淄博北站、临淄北站建成投用,淄东铁路电气化改造全线通车运营,高铁新城交通枢纽区顺利推进,淄博火车站及南广场片区改造提升全面启动。滨州-淄博-临沂、青岛西-诸城-沂源-莱芜两条高铁线路及淄博-东营城际铁路顺利纳入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济青、滨莱、长深高速及G309青兰线、S228黄临线新改建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S236博沂线完工通车。总投资347亿元、年度投资162亿元的52个城建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其中,柳泉路改造、北京路北延、人民路西延等12项主城区路网工程竣工投用,原山大道与昌国路、鲁山大道与鲁泰大道互通立交等6座主城区立交桥梁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范阳河、孝妇河黄土崖生态修复等46项园林绿化提升工程开工建设,全市新增园林绿地340公顷。第二环保热电厂并网发电运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编制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淄博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淄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房1.15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06公里,新改造农村旱厕7.7万户,完成135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545个村“户户通”硬化任务,农村环境持续改善。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聚焦中央、省委重大改革举措落地,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坚持完善“六个一”督察制度,建立“1+3+3+1”工作模式,实行“一个第一议题”“三个第一时间”“三单一书”制度,我市“信息化作为重要抓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荣获中国改革(2017)年度唯一特别案例奖,“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落实体系的淄博实践”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全方位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聚焦打造“三最”城市升级版,组织实施12个专项行动,挂牌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全面推进“一门办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和“不见面审批”。全市年内新登记市场主体7.6万户,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45.1万户,同比增长13.6%;新增驰名商标4件,全市驰名商标达到91件,位居全省前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投资项目审批“一化四联”改革等48项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制定出台《关于在若干政府主导领域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外部助力,全年累计减税降费161.98亿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稳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千方百计稳定出口,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领跑全省,我市列入“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60位。组织287家重点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引进11个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投资项目。

(五)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扎实开展风险防范。制定《淄博市金融风险防控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深入推进金融风险防控攻坚,加强重点担保圈综合治理,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全市不良贷款率4.77%。强化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大快严”集中行动,检查企业3.88万家(次),查改隐患7.7万项,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基本完成市现行扶贫标准下的脱贫任务,474个贫困村“五通十有”全部达标,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6.95万户、11.7万贫困人口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走在全省前列,累计开工建设3个外迁安置社区,取得阶段性成果。扎实抓好污染防治。全力打好大气、水污染综合防治攻坚战,我市荣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全市优良天数190天,良好率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蓝繁天数261天,同比增加9天。SO2、NO2、PM10、PM2.5浓度同比分别改善36.8%、8.5%、10.9%、12.7%。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编制《淄博市热电联产规划》,实施煤电机组整合,关停煤电机组11台;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完成农村清洁取暖11.23万户,城区新增集中供热6.89万户,全市煤炭消费总量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控制目标任务,我市成功入选2018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高标准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整治,突出抓好范阳河治理等135项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全市河流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浓度均值25.2mg/L,同比改善4.21%;氨氮浓度均值0.94mg/L,同比改善4.52%。全面完成“3322”生态绿化工程,孝妇河湿地公园、齐盛湖公园二期、文昌湖环湖公园建成开放。

(六)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就业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4亿元,扶持创业3065户。开展援企稳岗“护航行动”,为1120家企业落实稳岗补贴4062.67万元。新增省级创业示范平台3家,总数达12家,带动就业2.88万人;全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9万人,成功列入国家城乡居民增收专项激励计划试点城市。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参保人数累计达到1031.7万人次。“三改三建”工程扎实推进。全市棚户区开工43488套、开工率100%,基本建成13726套。90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项目全部竣工,改造面积490.81万平方米、改造户数55190户。63条背街小巷、18处新建改建便民农贸市场全部完工。新建改建停车场148处,140处年内完工,8处跨年度项目开工建设。161座新建改建公厕全部完工。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市文化中心正式投用。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核心区项目完成投资14.33亿元。“淄川文化云”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博山区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全面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6家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取得新突破,直接拉动消费1.39亿元。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构建“1+3+7”智慧旅游体系,新增A级景区15家、省级旅游商品研发基地7家。实施2018-2020年消除大班额规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8所;持续扩增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市145处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全部完工。市中心医院西院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和市中医医院东院区等重点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完成标准化建设率达83%,市民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0家、农村幸福院106家。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十八届亚运会和第24届省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有力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查办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492起,446个食品生产流通单位、街区创建为“食安山东”示范单位,我市成功创建为“山东省食品安全市”。深入推进法治淄博建设,强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完成青岛上合峰会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任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一是经济运行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放缓,稳增长压力持续加大。二是新动能成长还不够快。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不强,招商引资新增亿元以上签约项目中“四强产业”项目数量偏低,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步伐仍需加快,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仍需加力。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需要持续加力,发展空间约束仍然很大,环境容量成为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四是风险防控任务艰巨。重点担保圈化解工作整体进度仍需加快,保障性基金收支压力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社会维稳等矛盾不容忽视,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等等。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做好2019年的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目标定位、四个着力建设、十个率先突破”总体思路和工作布局,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着力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建设、“双招双引”和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文化名城建设、生态淄博建设、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民生社会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率先突破,加快推进淄博转型发展、全面振兴、走在前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外贸进出口和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定,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和7%以上,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三、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强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与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两篇文章一起做”,聚焦“高、新、轻、绿”产业发展方向,落实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一是聚力推进“四强”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落实《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和《淄博市工业新旧动能转换三年攻坚规划方案(2019-2021年)》,做强做大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改造提升绿色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特色纺织、轻工、陶瓷琉璃六大优势传统产业,加快钢铁、焦化等落后产能出清。推动800家以上企业开展深度改造、3000家以上企业实现“上云”,力争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9%以上,“四强”产业规模占全市工业比重达40%以上。二是聚力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健全“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保障体系,坚持“亩产论英雄”,实行重大项目“标准地”供应政策,实现“拿地即开工”;设立重大产业项目奖补资金,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项目落实贷款贴息政策;探索建立重大项目能耗指标跨区域统筹调剂制度,有效破解瓶颈制约。2019年实施重大项目323个,年度投资1000亿元,新开工项目100个以上,年内竣工项目100个以上,项目达产后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确保产业项目占全部重大项目比重保持在80%以上,符合“四新”“四化”要求的产业项目占全部产业项目比重达60%以上。大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集中抓好总投资960亿元的321个年度重点技改项目。三是聚力培育优质企业主体实现新发展。精准扶持重点产业骨干企业跨越发展,大力深化与驻淄央企省企合作,打通中小微企业发展瓶颈制约,加快培育“四新”“四化”龙头企业,年内省级“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分别达到60家和12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70家。继续开展工业企业主要负责人系统性精准培训,深入实施“十万企业家三年培训计划”和“高技术人才十年培训计划”,全年培训企业家2万人以上、培训高技术人才5000人以上。持续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示范,高水平建设一批智慧工厂和智能车间。制定工业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实施质量标杆、企业品牌培育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培育试点示范工程。全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达到70以上,主要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6%以上。四是聚力推动园区发展实现新集聚。统筹编制全市重点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每个园区明确1-2个重点产业,围绕“四强”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全部实现园区化布局,切实提高产业发展集中度。实施园区提升专项行动,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年内基本完成基础设施配套,核心区基本完成村庄搬迁改造。对标国际一流化工园区,加快齐鲁化工区等6个化工园区专业化、集约化、智慧化发展。集中抓好建陶、耐材、厨电等传统特色产业集聚区,有力促进集约化发展。五是聚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新提升。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积极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发展,着力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软件信息、研发设计、租赁商务、文旅康养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高技术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以服务业重点项目、骨干企业和重点园区发展为载体,集中推进157个服务业重点项目、20家服务业创新企业和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年内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0亿元以上,服务业重点园区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创新型服务业企业年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双招双引”规模质量。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统领,强化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培育,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是全力抓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围绕推动“两城一谷”规划发展,高标准编制大学城规划,提前做好大学城周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推进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积极推进高校引进工作。加快建设科学城科创中心、MEMS产业创新园、齐鲁新材料中试基地等科技产业项目。加强创业创新谷企业孵化器建设,更好服务各类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推动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30家,增长1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51%以上。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年内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30家以上。制定实施研发平台动态管理和考核评价办法,提高平台利用效率,年内技术交易合同登记额提高18%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10%以上。二是全力提升招商引资规模质量。深入实施四大招引工程,量身策划定制招商方案,分类建立全市招商项目库、招商信息数据库。用好陶博会、新材料技术论坛等平台,强化驻外招商,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委托招商和亲情招商。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专题招商活动,全力招引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建立招商引资专业咨询委员会,强化招商项目专业评估论证,提升项目质量。年内力争实现实际到位外来投资增长10%以上,总量突破1265亿元;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170个以上。三是全力做好招才引智工作。深入落实“人才新政23条”,分产业面向全国发布重点人才引进目录,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组织开展高端产业人才“引领工程”、基础性人才“集聚工程”、高技能人才“支撑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工程”、国际化人才“汇智工程”等六大工程。年内实现“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及泰山系列人才新增30人以上,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新增50人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深入实施“淄博市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开展“331”重点引智工程,年内实施国家、省市引智项目30项,引进各类外国专家300人次以上,评选10个左右重点市级引智项目。

(三)促进区域城乡统筹联动,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围绕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目标定位和“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发展格局,扎实开展一批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是高起点谋划重点区域发展战略。持续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积极统筹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多规合一”,逐步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将淄川区纳入“四位一体”区域范围,推动张店(含高新区)、周村(含经济开发区、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淄川、桓台一体化发展,策划实施一批公路交通、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促进周边区域互联互通。全面完成“城市双修”全国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各重点功能区旧村搬迁改造。二是高质量抓好城建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重点区域互联互通。年内完成“四位一体”骨干路网建设,实施北京路南延、上海路北延、共青团路、金晶大道提升改造等骨干路网建设工程。铁路方面,积极做好滨州-淄博-临沂、青岛西-诸城-沂源-莱芜高铁和淄博-东营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年内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国家立项,开工建设张博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火车站南广场、高铁新城建设。公路方面,济青高速淄博段、滨莱高速淄博段改扩建、长深高速广饶至高青段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积极推进济淄潍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沾化至临沂高速公路淄博段;完成G309青兰线、S228黄临线改建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启动S229沂邳线沂源芝芳至张良段改建工程,实施S294张博辅线、G205山深线部分路段大中修工程。三是高效率抓好城市综合管理。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区域性大数据中心和大运维支撑体系,完善以数字城管平台为主的城市管理考核机制。推进城市综合整治,实施济青高铁沿线整治和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工程,开展以露天烧烤为重点的餐饮业油烟治理,新建改建一批标准化、规范化便民疏导区和城管驿站,年内全面完成1950个城市社区治理任务,力争70%的物业小区达到一星级以上服务标准,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标准化、智慧化、市场化、社会化管理水平。集中实施“三改三建”工程,实施棚户区改造4573套;在完成三年改造任务基础上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0个,改造面积157.8万平方米,改造户数15965户;提升改造背街小巷14条;新建改建便民农贸市场10处、公共停车场19处、城市公厕35处。着力培育新生小城市、重点示范镇和特色小镇,积极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实现6.1万外来务工人员落户城镇,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0.7和1个百分点。四是高标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启动实施《淄博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分解细化5个工作方案,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加强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储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村有主业、镇有特色、县(区)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布局,年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90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突破200家。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力争“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320个,壮大沂源红苹果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壮大农村电商、“新零售”等新业态,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集中打造10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村、1000个左右重点村,建成50个森林村居,创建3个美丽村居建设试点;改造提升农村道路330公里,完成1044个村庄道路硬化“户户通”和道路改造提升工程。

(四)持续深化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厚植文化发展软实力。深度挖掘、科学利用齐文化品牌价值潜力,突出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加快培育优质文化和旅游载体,擦亮打响文化名城新名片。一是深入推进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落实《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2016-2025年)》,重点抓好稷下学宫、齐古城和姜太公祠、管仲纪念馆提升改造等核心区项目建设。加强齐文化研究保护和利用,大力弘扬蹴鞠文化,高水平办好第十六届齐文化节、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淄博琉璃艺术品赴欧洲展览等文化推介活动,显著提升齐文化美誉度和影响力。二是深入推动重点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文旅融合“八大工程”,积极推进周村古商城和原山创建5A级景区,集中抓好齐长城、鲁山、原山生态文化旅游带,以及齐长城、淄河、孝妇河沿线精品旅游线路“一带两线”建设。实施50个市级文旅融合重点项目,总投资360亿元以上,其中,新开工文旅重点项目10个以上,投资120亿元以上。实施陶琉古镇、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创意园项目、周村千禧农谷等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建成2-3处集中连片发展的省级旅游区,力争全市全年接待游客6300万人次,同比增长8.8%以上;旅游消费总额突破755亿元,增长12.5%以上。三是深入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继续做好文化惠民消费工作,组织开展全市“文化企业20强”评选,实现精准培育。深化与国内外大型文旅集团合作,培育壮大本土骨干文化企业,制定《淄博陶琉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方案(2019-2021年)》,用好市文化中心陶琉博物馆和陶琉国艺馆平台,引进一批文化创意团队和企业。力争年内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60亿元,增长8.3%以上,占比超过4.9%。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市文化中心建设运营,打造淄博文化发展新地标。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六大工程”,建成“5+N”村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300个左右、“乡村记忆”博物馆60个左右。推广应用“淄博文化云”,实现公共文化数字化全覆盖。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盯紧做好治气治水和生态修复三大领域重点任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推动实现绿色发展。一是加强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深化钢铁、水泥、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淘汰35蒸吨/小时(不含)以下燃煤锅炉,关闭6台燃煤小机组,完成14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任务,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2900万吨以内。全力抓好国III重型柴油车淘汰,新建6套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测系统,重点区域重型柴油货车全部实现远程在线监控。年内力争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突破219天,达到全年天数60%;“蓝繁”天数突破292天,达到全年天数80%;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完成年度减排任务。二是巩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果。全面落实河长(湖长)制,严格落实《山东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排放标准》,完善黑臭水体黑臭坑塘巡查治理长效机制。加严企业排水氟化物、总磷、总氮和全盐量等指标排放限值,实现全行业全面达标排放。抓好工业集聚区独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加快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所有建制镇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一律达到一级A标准(含总氮)。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所有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完成刘征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任务。全市主要河流消除劣V类水体,主要指标COD和氨氮稳定达到IV类水体要求,总氮指标控制在15mg/L以内;国控河流考核断面、省控河流考核断面优良比率分别达到50%以上和12.5%以上。三是全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建立联合打击涉危险废物犯罪长效机制。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完成71座关闭露天矿山复绿工程,加快实施范阳河、孝妇河和淄河生态廊道治理工程。编制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扎实推进生态绿化工程,完成生态修复绿化430亩,重点区域绿化3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2%。

(六)深入推进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用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注重以改革的思路和举措破解问题“瓶颈”和发展难题,加大对中央、省委重大改革任务的统筹推进力度,确保上级重大改革举措在淄博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一是大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关于机构改革部署要求,按照优化协同高效原则深化地方机构改革,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深化与社会资本合作,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作用,尽快达到600亿元总规模。完善市属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提升“信息化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品牌,深入挖掘以信息化为抓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经验,推出20项以信息化推进的创新改革经验在全市重点推广。完善提升深化改革惠民生网站和“互联网+改革”在线管理服务平台。做好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加快构建科学反映我市高质量发展成效的统计体系。二是深入实施“一次办好”改革。动态调整公布“一次办好”清单,构建政务大厅“一窗受理”、关联事项“一链办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热线“一线连通”、贴心帮办“一次办结”体系,开展12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基本实现“一门式、一窗式、一网式”审批。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深化投资项目审批“一化四联”改革,着力实行容缺受理。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市级联合奖惩业务系统,推动重点部门、行业公共信用信息与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深入推进信用承诺制度,信用承诺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以信用承诺加强信用约束。全年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9万户以上,比上年增加4万户以上。三是努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扩大“齐鲁号”欧亚班列辐射范围和规模,组织企业加快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全年组织参加30个以上展会,参展企业累计达到150家以上。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重点抓好齐鲁(柬埔寨)经济特区建设,推进乌兹别克斯坦工业园规划实施,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并购。加强中美贸易摩擦应对体系建设,针对出口企业开展应对摩擦专项培训,及时出台应急预案。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市场份额,全年进出口过10亿元企业达到13家,服务贸易进出口突破130亿元。

(七)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深入推进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统筹做好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工作,协调发展教育、卫生、社保、妇儿等社会事业,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强化社会保障增福祉。积极推进国家城乡居民增收专项激励计划试点建设,开展公共就业专项行动,打造从创业实训到孵化培育的创业服务综合体系,年内城镇新增就业7.7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每个区县至少培育或引进1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建成2个以上功能完善的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不能自理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40%。二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促公平。积极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创建;实施43所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任务,其中,中心城区新开工建设中小学9所,持续消除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扎实推进淄博新区高中、淄博十七中新校等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80处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0%以上。加快健康淄博建设步伐,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市、区县、镇办、村居四级“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打造“15分钟就医圈”。深化“第一村医”带动医疗强基工程,实现“第一村医”对1500个村庄覆盖,年内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重点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艾滋病等监测防治力度,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全面投用市中心医院西院区等重点医疗卫生设施。三是精准扶贫脱贫兜底线。聚焦47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100个薄弱村,实施重点(薄弱)村提升工程,巩固提升“五通十有”建设水平,确保年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达到3万元以上。加快黄河滩区17个村庄脱贫迁建,持续推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政策落实落地,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完善保障性扶贫措施,探索开展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融合,建立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四是加强社会治理保稳定。健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理防控体系,统筹推进“雪亮工程”、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综治中心、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精细精准工程“五位一体”建设,70%以上社区服务中心达到规范化标准,建成100个以上平安示范小区,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覆盖率达到100%。组织开展各类金融风险排查活动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施“品质鲁药”建设工程,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目标完成率达到95%以上。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制贩毒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