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助力南京青奥中心建设

来源: 中国建设报      时间: 2015.09.02  打印本页  分享:
项目部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碰撞检查技术,将其他单位设计的BIM模型予以整合,减少了重复建设的浪费和人工成本。

据悉,南京青奥会议中心,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ZahaHadid)主创设计,其善于运用曲线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勾勒出充满科幻和动感的立体空间,往往在其整个设计作品中找不到任何的平面元素。而这种独特的设计方式,必然会给整个施工过程带来巨大难度!

用“三维实体放线法”测量异形空间

青奥会议中心土建结构全部采用大跨距钢桁架结构制作。按照传统的测量方法,很难测得现场实际尺寸,即便在耗费大量测绘时间和人工的情况下,测量的误差值也将不可低估。

项目部经过反复论证和试验,自主研发了三维实体放线法。三维实体放线方法,是在现有的规划建设坐标原点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施工放线法。采用全站仪引点转换的方式,建立现场施工区域相对独立的三维坐标体系,该坐标体系原点即为施工的三维基准点。在后期过程中的放线工作,全部依据此基准点来开展。三维基准点转换次数越少,精度越高,特别是经过多次转换后得出的施工原点,精度受到影响的几率会增加,需要多次复测核对。结合全站仪、三维扫描仪和一系列BIM软件,可方便地解决复杂空间无法进行传统放线的难题。此方法在大量节约了施工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放线的准确性,属于一种针对超大复杂空间放线的行业解决方案。

用BIM碰撞试验协调施工

在项目涉及的施工单位中,各自施工区域的深化工作都是独立完成的,并没有实现多单位之间协同数据共享(不包括自身内部数据共享的情况)。这种设计不协调的现象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空间碰撞的情况。

项目部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碰撞检查技术,将其他单位设计的BIM模型予以整合,减少了重复建设的浪费和人工成本。BIM技术的可协调性,实现多专业之间数据协调共享,然后在BIM模型中进行碰撞试验,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现象而产生的一项技术手段。

三维扫描仪为安装质量保驾护航

除了部分公共区域的顶面平板和墙面石材等,大部分的自由曲面GRG(玻璃纤维强石膏板)造型无法按照传统的检测方式检测其施工偏差。首先,项目部将区域进行划分并编制相应的独立轴网体系,将区域内的三维模型单独进行分模下单工作,进行木模模板数控雕刻工作,同时将分割后的模型及排版图发至后场进行产品加工作,对每个单部件进行扫描比对工作,达到要求后方可打包发至现场。将加工好的木模模型利用全站仪进行安装起到限位作用,待自由曲面GRG到场后直接安装至木模限位的区域内即可,因所有的下单数据均为现场实测的一比一数据,且在加工工程中都利用全站仪进行了扫描比对工作,在现场无二次切割工作,确保了最终的质量。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