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江苏人的宜居追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一部署给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东部沿海省份,江苏人口密集、经济密集、城镇密集的省情特征决定了江苏土地紧张、发展空间有限、资源环境约束大的现状,因此,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命题在江苏显得尤为重要。江苏绿色建筑工作的推广,是生态文明理念在建设领域的延伸,体现了江苏人对于资源节约和舒适宜居理念融合的探索与追求。
不需要空调的绿色小区
2012年12月18日黄昏,苏州工业园区温度骤降,北风凛冽、寒气逼人,住在该园区朗诗国际街区的杨阿姨刚出门就打了个寒战,“如果知道外面这么冷,我肯定还要呆在屋子里的!”据她介绍,这个住宅小区的房屋全是绿色建筑,当初就是冲着这一点,她们老两口才从单位的公寓搬到这里。三年多来,地源热泵的制冷供暖让家家户户常年享受着室内恒温的舒适与惬意。
记者刚迈进杨阿姨家里,顿感一股暖流扑来,“我们不再需要空调了,室内却可以常年保持23摄氏度左右的恒温,非常舒服,四季如春哪!”她边说边指向挂在墙边的一个温度计,记者走近观察,水银印痕果然定格在23摄氏度上。杨阿姨告诉记者,她为了掌握房间的温度,每个房间都有一个温度计,如果达不到要求的温度,就立刻跟物管联系。记者看了每个房间的温度计,都在23摄氏度左右。
据该物业服务中心主任任利民说,该小区是朗诗国际围绕绿色建筑理念花大力气打造的重点工程,设计和运行都已获得三星标识。围绕绿色建筑理念,采用全自动地源热泵供冷取暖系统,外墙保温等技术也一应俱全,完全可以保证居民室内供暖,并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每一户的温度是可以独立控制的,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适当微调。我们这里彻底成了不需要空调的绿色小区,大家也适应了室内恒温的环境。”
“不用空调后,感觉空气质量好像也变好了,也不担心得‘空调病’了;关键是还省了不少电费呢,现在每个月电费大概只需要50多块钱,还是很划算!”杨阿姨算了一笔经济账。
在泰州,记者实地考察了该地中国医药城东方小镇项目一期白领公寓,节水型卫生洁具、节能灯具、太阳能利用技术等一应俱全,尤其是外墙采用的节能保温技术,能达到65%的节能效果。记者来到9楼一户住户家里,唐女士正在给小宝宝换衣服,准备出门。“房子里换气质量好,没有废气,对身体有健康保障。现在我们两口子有了小宝宝,对我们来说室内的健康是最重要的。”唐女士面带笑意,“我虽不太懂什么绿色建筑,但节能建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
除了室内的节能环保措施之外,绿色建筑同样注重室外环境的塑造。任利民告诉记者,该小区在雨水回收、植被绿化等多项绿色建筑技术方面也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三星标识要求,真真正正将绿色措施做到实处。踏进小区,到处是高低交错的乔木、灌木,虽是北风凛冽的季节,但依然翠色满园。据了解,该小区采用的是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结构合理的复层绿化系统,一律配套微喷设施。据一位小区技术人员介绍,通过天台和雨水沟的回收后,输送到雨水净化系统,然后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到达景观水池。“小区每年雨水回收利用一万多立方米,用于地面清洁、景观浇灌等绰绰有余,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小区的管理和运营成本。”任利民说:“2011年省里就授予我们‘节水型小区’的称号。”
“十一五”期间,江苏累计建成节能建筑55766万平方米,节约标准煤10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09万吨,对全省节能减排的贡献率为20.6%,对全国建筑节能目标完成的贡献率为10.7%。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表示,江苏已把推动绿色建筑由部门号召性工作上升为政府的重点工作。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绿色江苏建设”、“生态省建设”、“节约型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目标要求,成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探索方向和努力追求。尤其在保障房项目上,要求以后新建的所有保障房都要建成绿色建筑。
改建的是文化营造的是品质
楼下高低乔灌木错落有致,月季花迎风绽放;墙体四周布满藤蔓,绿色环绕;室内太阳能照明,浑然天成;楼顶花木成行,瓜果成畦,宛如农家大院。这是前不久记者在苏州设计院见到的实景。
据悉,眼前的这座两层楼建筑是在一座废弃的机械制造厂的厂房基础上改建起来的,已经获得绿色建筑设计二星级标识。该建筑结合了苏州的自然条件和既有现状,充分利用原有结构,并在外部加设绿化外廊、加层、内部开挖内庭院等处理,使原面积6800平方米、单层高8.4米的工业厂房,成为总面积为12000平方米的绿色生态创意空间。“当时我们考虑的是,这个厂房还有30~35年的使用期,如果直接拆除重建,势必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此类既有建筑的更新改造,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融入高效健康人性化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创造改造项目绿色生态设计的新范例,”该设计院院长查金荣向记者介绍道,“苏州绿色建筑发展较好,像苏源大厦、苏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都已取得星级标识,而我们的成功就是要证明,不仅在新建建筑上,在改建建筑上完全也可以推广节能低碳的绿色建筑理念。”
改造时该项目以突出企业形象与人性化生态景观为主,充分利用了原有东、南、北的道路,将原有紧临建筑西侧的道路西移,种植高大的落叶乔木山楝,以达到夏天挡西晒、冬季透日光的效果;在场地西北侧利用下沉篮球场地的土方平衡,堆坡种植大型常绿植物,遮挡冬季的西北风。建筑屋顶上,还种植了藤蔓类植物与生态蔬菜,既增加了建筑的保温性能,又能为公司提供食用绿色蔬菜。强调色叶乔木与观花观果。“绿色是一种生态文化。我们选配植物种类时注重土地的透水、透气,强调建筑层面上的垂直与屋顶绿化,对场地硬化部分进行充分的绿色生态补偿等,真正实现既有景观效果,又降低热岛效应,改善建筑的局部环境。”
查院长告诉记者,该设计院对原有建筑外围的实墙也进行了改造,综合运用外墙上的玻璃采光。办公楼还采用了日光照明系统。结合建筑原有采光天窗、落地外窗等建筑形式,日光照明系统可通过高效的光导管和带有紫外线滤除功能的透光罩将屋面四周的日光引入室内,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照明用电消耗。长期在日光色温场所工作能使员工身心愉悦,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高。“一个细节就是,设计师在座位上就能清晰地感受到外部的天气情况,即便天空飘一朵云彩,都会在室内形成光线变化。”
“生态环境好,休息时我们几个朋友也可以在长廊聊聊天、喝喝咖啡,这边还有供员工休闲锻炼的健身房和羽毛球场,感觉很棒!”该设计院一位姓王的小伙子向记者表达他对工作环境的满意之情。相对于老办公楼,新大楼的节能率提高了22个百分点,每年可缩短350个小时的空调开启时间,每年可节约电费65万元,其中照明22万元,太阳能3万元,空调40万元;节约水费4万元,建筑综合节能率达60%。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对原有建筑物的合理改造利用,其本身就是一种节约资源的行为。2012年,江苏已完成居住建筑节能改造75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86万平方米,申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省级示范,获得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立项,并获得国家补助资金800万元。
区域集中供能成效初显
总投资约3400万元、占地约1500平方米的华电泰州医药城楼宇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示范项目,该项目拟在医药城的中试四期的A7栋标准化厂房内建设2台国产QDR20型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站,配置相当容量的余热锅炉,项目建成后可形成4MW/h的电和13T/h的蒸汽的供应能力,服务于中试区的医药生产和试验企业的用能需求,年综合利用效率达到81%。正如该园区建设局局长李世彦所说,绿色建筑正经历从狭义到广义概念、由建筑单体向区域集成发展的历程。其中,能源供应集中化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
“东部行政区能源站就像能源心脏,为高新区行政中心、公检法大楼、海关国检大楼以及周边商业约35万平方米的建筑,提供空调冷暖水、生活热水。机房共安装4台离心式热泵机组与1台全热回收螺杆式热泵机组。供冷负荷20MW,供热负荷14MW,水蓄能装置负荷6MW。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湖水源热泵系统,夏季并联供冷、冬季串联供热,实现区域供能。”一位技术人员介绍道。
苏州园区科教创新区也采用了区域集中供能的方式,做到能源合理配置使用,提高效率。该项目的集中供热和供冷主站楼本身就获得了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占地1.7公顷,供冷站、大型公交首末站、社会停车场三站合一,节约了土地。该站主要是对发电厂热电联产时产生的余热蒸汽进行收集与再利用,既减少排放污染,又能提高一次能源的梯级利用。
目前在江苏省南京、无锡、徐州、淮安、盐城等地,绿色建筑示范区也正发挥着巨大的引领作用,为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开辟道路。南京河西新城在规划的时候就定位打造低碳生态城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江苏也制定了一些奖励政策,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顾小平告诉记者,每个“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补助不低于1000万元,但是要求示范区内所有新建项目都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些重要论述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指明了方向,而推进绿色建筑正是这些论述在城乡建设领域的延续和实践,江苏在绿色建筑方面的探索和经验也必将为整个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勃勃的生机。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