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元设备成摆设?供热计量为何遭遇尴尬局面

来源: 中国能源报  时间: 2018.04.02  打印本页  分享:
这块关乎节约能源的“小表”停摆多年,多个主管单位却避而不谈一项旨在节能增效的供热改革,2000年推行至今仍被忽视,百亿元设备成摆设,政府推不动、企业管不好、居民用不上,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这块关乎节约能源的“小表”停摆多年,多个主管单位却避而不谈

一项旨在节能增效的供热改革,2000年推行至今仍被忽视,百亿元设备成摆设,政府推不动、企业管不好、居民用不上,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又一供暖季结束,你家缴了多少热费?

在北方集中供暖区域,除常见按面积收费外,实际还存在另一方式——计量收费。国家住建部2000年便提出“分户计量”的改革方向,通过“一户一表”计量,谁用热谁付费、多用热多付费,由此鼓励行为节能、提高用能效率。《节约能源法》也明确,“对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

近20年间,计量装置在北方大规模上马,花费高达百亿,换来的节能效果非但不尽如人意,还频现大量设备闲置、计量数据造假及“装假表、假装表”等问题。供热计量陷入政府推不动、企业管不好、居民用不上的尴尬困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推行计量以来,我们一直在想各种办法,希望从热力企业处得到计量数据,以展开更多研究。然而找了很多企业,要么根本拿不出,要么错误百出。数据是基础,可企业敢拿这些作为收费依据吗?”谈及分户热计量实施现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直言。

如其所说,尽管2000年便已启推,我国供热计量发展并不顺利。除2003年后新建住宅强制性“一户一表”外,据住建部最近一次公开通报,截至2014年底,北方采暖地区已实现供热计量改造11亿平方米。力度空前、投入空前,推广却屡屡受阻,应用似乎走进了“死胡同”。多位专家向记者指出,计量本身并没有错,但问题出在如何计量,现行方式亟待调整。

用得如何?“不仅是老百姓不用,供热公司也很抵触”

2016年底,家住北京市大兴区彩虹新城社区的李韶春收到一块室温控制器,“供热公司说会统一安装,17年采暖季就能用上,可自行调节室温,暖气不用时直接关掉。收费也按用量来算,不再以面积为准。”

据大兴区城市管理委官方公示,彩虹新城已被列入该区执行居民热计量收费小区名单,且应在2017-2018年采暖季进入执行。但直到3月供暖结束,李韶春仍是按面积缴纳热费。记者就此致电相关主管单位,对方称根据既有用户的使用反馈,不建议安装此表。“很多人反映装表后暖气没之前热,而且确实存在不少未完善之处,相关验收迟迟没能完成,没装也是为用户考虑。”

这不是个案。河南省鹤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程昌林坦言,该市120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暖区域,现已基本实现计量全覆盖,但真正在用的只有约45%。“该比例在整个河南已算高了,不仅是老百姓不用,供热公司也很抵触。”

另有多地相关负责人提出类似情况:因用户投诉集中,北京某热企去年只好拆除其所在区域约1/3的计量表;吉林此前安装的287万块计量表,目前基本全部停用;河南郑州7000多万平方米集中供暖区域,仅约1/7纳入计量,在用更微乎其微……

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2013年就指出:“至少有4亿平方米安装计量装置的建筑仍按面积收费。价值30亿元的装置闲置,几百万吨标煤的节能潜力发挥不出来。”近5年过去,江亿表示,投入虽增至上百亿元,真正应用并产生节能效应的几乎为零。

应该推吗?“计量就像供热的‘眼睛’,我们尝到了甜头”

花费大量财力、物力,近20年推而不广,发展甚至长期事与愿违。供热计量缘起何处?究竟该不该大力推广?

记者梳理获悉,该项工作由住建部牵头推行,早在2000年便向全国供热系统转发过一份《天津市室内采暖系统设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分户控制、计量收费”等要求。后在2001-2015年度工作要点中,住建部每年都将此列为重点之一。

国家层面,供热计量不仅被写入《节约能源法》,还分别在“十一五”“十二五”节能规划中予以明确。截至去年底,《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的通知》等10余份文件,纷纷作出相关规定。

地方层面,除出台实施细则、完成改造任务,各地还需定期接受住建部监督检查,未按期完成者全国通报。去年12月,最新通过的《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还提出,5年内完成全省所有既有建筑计量改造。

“只有把‘热’作为商品,按实际使用收费,才能避免过热造成的浪费,并真正促进建筑节能,谁保温谁收益。”江亿解释称。

北京热力集团相关负责人有着切身感触,“计量就像供热的‘眼睛’,让能耗有了统计,我们实实在在尝到了公建热计量的甜头。”目前,北京热力对5000多万平方米公用建筑实施了计量,对比显示,由按面积改为热量计费后,年均热耗可降低10%-20%。

而据统计,民用住宅若能用好计量,供热能耗有望降低三分之一以上,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2000万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超5000万吨。 为何难推?“计量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如何计量”

方向既然正确,问题为何频现?“计量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如何计量,现行方式存在致命缺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指出。

首先,“分户”方式理论上成立、实际却难应用。

周宏春称,因热具有传导性,可通过墙体传递,往往造成同一栋楼的住户用热相同,室温、能耗却各不一样,由此得出的热数据差异巨大。“‘暖’是一种感觉,与实际热值之间并非呈正相关关系,如边户、顶层住户墙体暴露较多,要达到同样温度,耗热远大于中间住户。建筑保温效果、供暖方式等都是影响节能的重要因素,不能唯计量表论。”
其次是计量表的使用维护。

吉林省城镇供热保障指导中心主任温成君清楚记得2011年那次“表荒”,多地蜂拥改造导致“一表难求”,表商一度从60多家激增至400多家,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大批计量表上马后,质量怎么保证?后期由谁维护?”

上述北京热力负责人则指出,分户热计量比公建复杂得多,“同一栋楼的热计量不单靠一块表或一个阀门就能实现,牵涉到每家每户。整套系统运行,还涉及设备到底合不合格、能不能用、会不会增加用户系统阻力等问题,所以至少得经过1-2个供暖季检验调试。而现有验收多关注是否装表,未顾及后期运行,常出现交表后数据不准或根本无法传输等情况。”

第三则因供热企业不积极。

现行计量收费为“多退少不补”,采暖季前用户先按住宅面积一次性缴费,计量收费若低于前者,供暖结束后予以退费,高出部分无需补缴。“若真正全面实施热计量,热企将比现在多亏损一半以上,甚至难以为继。”多位业内人士坦言,企业无法从节能中受益,反倒增加运行成本,自然没了积极性。

出路何方?“以单体建筑或热力站的总热量作为计量依据”

“其实我们也很迷茫,计量是件好事,省里也明确下了任务,但面对各种制约,下步工作确实还在摸索。”程昌林道出疑问,供热计量的出路究竟在哪儿?

在江亿看来,要真正通过计量推动节能,亟需调整当前技术路线。相比“分户”方式,以单体建筑或热力站的总热量作为计量依据更合理,同时可解决早期高能耗建筑高于基准值部分的热量由谁承担的问题。改变现有经营模式,将热力站前面的一次网与热力站后面的庭院管网分开运行,二者再按热力站计量数据结算。

“计量的实际落点并非每家每户,而在热入口。对一栋楼或单个热力站的热入口进行计量,再由其所属用户按面积等实际情况分摊付费,不仅大大简化流程,利于得到真实数据,分户墙传热、保温水平不均等问题也可解决。”江亿称。用此方式,表具、管理、维护等成本也相对较低,如在热力站装表成本只有分户方式的1%左右。

周宏春认为,计量也离不开政策支持。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激励热企积极参与;按合同能源管理办法,将北方城市节能基金使用与节能改造、供热改造绩效挂钩,鼓励地方政府增加配套资金或与其他项目结合等方式加大投入。

同时,制定国家供热法规和中长期规划,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引导地方行为并加以监督。对计量改革不达标的城市,可采取禁止申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参评国家城市荣誉称号等约束措施。

“相较新建住宅,既有建筑的改造难度更大。首先还需为其‘穿衣戴帽’,做好老旧建筑保温工作。”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秘书长牛小化表示,计量工作虽由住建部牵头倡导,但其毕竟处供热体系下游,单靠一个部门协调处理远远不够。

记者手记:

关于供热计量的走访,进展并不顺利。在运设备寥寥无几、主管部门不愿多谈、热力企业大多无奈,甚至有相关负责人坦言,大家对供热计量的印象正慢慢淡化,恢复按面积收费将是趋势。

累计投入上百亿元的重点工程,难道就此付诸东流?

我国北方城镇建筑取暖面积达141亿平方米,而集中供热是首选方式。作为一项精细化管理的节能制度,供热计量不仅可在满足供暖需求的基础上获得更为舒适的体感,还可降低建筑物热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如何让供热计量真正发挥实效,或有3方面值得重视。

首先应重视用户行为节能。

计量本身不产生节能效应,而是通过“多用热、多付费”的方式倒逼用户节能。记者走访发现,真正对此了解的居民并不算多,不明内容、不会调温,甚至不少人家的计量表闲置成了温度计,最常用的“调温”方法是穿短袖、开窗户。

同时,计量并非一家一户、一厂一地的“任务”。以一栋居民楼为例,仅靠几户人家按量付费,并无预期成效,唯有整楼齐心协力才可真正实现节能。面对北方地区如此之大的能源消耗基数,还应养成行为节能、按需取热。

其次亟待明确各方责任,齐抓共管、协同推进。

记者曾多次联系某地供热办(该部门隶属当地城管委)采访,得到回复称,“我们不作回答,实在要问就找建委。”当地建委却觉委屈,“我们只负责前期安装、验收,运行确实不归我们管。”还有居民提出,计量表坏了只能找供热公司。后者却说,维护是表商的事儿,我们既未购买也没安装,理应谁装谁负责。供热计量真的是块“烫手山芋”?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供热计量涉及住建、财政、发改、技术监督等多个部门,谁都不能置身事外,谁也难以独担责任,齐抓共管才是解决之道。

第三,计量管理也需因地制宜。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计量工作是有试点的,最初在河北唐山、承德及天津、甘肃榆中等地,的确看到了节能效果,此后向整个北方地区推广时,却未充分考虑各地不同的气候、建筑、用能等实际情况。

“例如,东北气温远低于几个试点,一旦遇到零下30摄氏度等极寒天气,易造成计量表失真甚至失灵,根本无法使用。”设备怎么选、标准怎么定、采用何种方式,归根到底还要因地制宜、按需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