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丛笑:广西绿色建筑数量少 桂林政府是发展绿色建筑表率

来源: 搜房网      时间: 2013.03.06  打印本页  分享:
从全国的绿色建筑标识来说,从2008年、2009年到现在,绿色建筑的标识数量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截止到去年12月31日,全国共评出742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7581万平米。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李丛笑: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到美丽的山水城市桂林与大家一起畅谈绿色建筑,同时也祝贺2013桂林市绿色建筑年的顺利启动。

今天我跟大家交谈两个内容,一个是关于绿色建筑标识评定,第二是跟大家介绍一下绿色施工。

首先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国家的绿色建筑标识评定的总体的情况。

从全国的绿色建筑标识来说,从2008年、2009年到现在,绿色建筑的标识数量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截止到去年12月31日,全国共评出742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7581万平米。其中我们设计的项目有694项,占总数的93.5%,建筑面积是7066万平方米,运行项目48项,占总数的6.5%,建筑面积也达到了515万平方米。

根据我们的统计,近两年每一个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平均规模在10万平米左右,这个规模比国外的要大得多。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很少有十万及几万平米的建筑,一般都是一万平米甚至几千平米,甚至还有一些绿色建筑的项目比如最顶级的白金级项目,有时候竟然是几百平米的建筑。所以外国的绿色建筑规模比不上国内。2011年评的绿色建筑数量,是前几年总量的3.4倍,到了2012年仍然保持着非常强劲的增长的态势。去年一共评出389项绿色建筑的标识,总面积也达到了4千万平方米。这些项目的数量和面积,也超过了前几年评出的所有的绿色建筑的总和。其中设计标识,去年评了364项,建筑面积3794万平米,运营项目25项目,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尤其可喜的是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也扩展到工业建筑领域,去年底有3个工业建筑获得了评价标识。

再看一看各类型绿色建筑标识的情况。2012年,我们公共建筑项目总数是为188项,建筑面积是1400万平方米,一二三星级分别都是在30%多,从比例上都是三分之一左右。从建筑类型上面,我们可以发现,有办公、商店、场馆、宾馆、学校、医院这些建筑,这里面占的最多的就是办公建筑,占45%,还有就是我们的商场占19%,目前这些类型也是绿色建筑非常关心的建筑类型,也正在制定相对应的绿色建筑评价。

住宅类,去年我们一共有198项,总建筑面积是2638万平米。其中一星74项,占37%,二星93项,占47%,三星31项,占16%,从比例上看来,一星级与二星级比例比较相当,占有大多数,三星级去年是相对少一些。

可以看到,一星级的项目成本增量,我们认为成本增量不是很高,比较容易达到,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要求保障房普遍达到一星级的要求,比如像深圳,要求所有的保障房住宅一定都是一星级的。还有些地区正在酝酿政策,要求新建房屋普遍达到一星级。

二星级项目在国家财政补贴的政策下面,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提供了地方补贴,还有一些城市比如像内蒙古,他们对城市建设配套费进行了一些减免,这样下来它的增量成本的压力不大,已经激发起开发商越来越去实施绿色建筑的动力。

三星级的建筑,我们看一看,总体来说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开发商经过一定研发努力可以达到。 总体看来,三星级的建筑品质是比较高的。

对于去年我们首次突破的绿色工业建筑来说,在我国建筑是一个能耗消耗非常大的行业,我们工业生产能耗也非常大,鉴于我们现在国家发展的这种特色,国民经济对于工业企业的依赖性仍然很大,所以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想到,工业建筑的能耗,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去年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率先开始对绿色工业建筑进行评审,所以实现了绿色工业建筑领域零的突破。一共评审八个项目,125万平方米,其中二星级5个,三星级3个,它们的分布在这些图上的比例,最多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还有就是通信设备、计算机这种制造业的企业,他们对绿色建筑的需求更加迫切。

再来看一看我们各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特点,从去年的数字来看,按照各个气侯区来分,夏热冬冷地区的项目176项,占45%,夏热冬暖地区78项,占25%,广西也属于夏热冬暖地区。寒冷地区114项,占29%,严寒地区20项,占5%,温和地区1项,占0.3%。

在居住住宅方面,夏热东冷地区与寒冷地区相差不多,都超过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在公共建筑方面,我们夏热东冷地区的绿建数量超过数量的一半,而寒冷及夏热冬暖地区各占20%左右,严寒及温和地区绿色建筑的项目没有比较好的。

我们再从各个地方分布来看,目前我们国家除了甘肃、青海、贵州及西藏这几个省市、自治区以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数量在30个以上的地区,以及10-30个地区,还不足30的地区各占三分之一,这里面江苏、广东、上海这三个地方的数量遥遥领先,这几年总量的图,另外下面和上面那个片子是12年的图,从12年我们也可以看到,山东、河北、湖北、浙江、北京、福建这些地方的增速明显加快,因为去年他们有很多项目诞生了,以前都比较慢,现在比较快。

从左边我们国家的地图上可以看,绿色建筑基本上密集的地区都集中在沿海地区,从北方的沿海地区一直到南方的沿海地区,都是我们比较密集的地方。再从我们各个绿色建筑的星级比例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特点,其中江苏、广东、浙江以及山东省,这几个地区绿色建筑一二三星级的比例比较均匀,而上海、北京、天津三星级的绿色建筑比较高,河北一星、二星级比较多,天津全部是二星级或者三星级。福建省一星级的比例最高。

广西的绿色建筑情况:广西一共有11个项目,这是我们截至在去年的12月31号,我们跟广西交流,和我们住建部这边得到的信息,桂林市还有一个,这只是在去年的12月31号之前还没有拿到标识,可能正在公示,如果是把那个加上去的话,我们桂林还有一个。

这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南宁最多,有8个,柳州2个,北海1个。这里面也可以看出来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在其他的,一方面我们在国家范围之内,另外我们在各个省市做工作也发现,绿色建筑标识的数量,往往跟各个市、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有一些关系。比如像南宁是我们广西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它的经济是总量比较大,所以它的绿标的数量比较多。像北海这样的地区也都有绿色建筑。广西一共有11个项目,有南宁的华蓝奕园,裕风英伦,还有南宁的广西城市规划建设展示管、广西美术馆,广西建科苑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南宁华润中心幸福里一期,南宁市科技馆这几个项目。

桂林市比较有意思,桂林市政府率先做这个项目,我们第一个项目是市住建局的办公大楼。我们明天要评的项目有我们桂林市发改委的办公楼。所以可以看出,我们桂林市在做绿色建筑推进这方面,政府确实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再看绿色建筑各个申报单位的一些情况,在全国绿色建筑标识,最多的前几名申报单位,分别是万达、万科、绿地这些开发商,前三名的开发商的总量占了总数的四分之一。住宅数量绿色建筑由万科、绿地、万达、朗诗这几个集团申报项目众多,公建类绿色建筑则由万达、绿地、苏州建屋、招商等集团申报项目众多,各星级的构成比重不同,比如像万科集团、苏州建屋重心放在了三星级项目,而朗诗全部都是三星级,绿地、招商主是做二星级项目,深圳光明新区城建以及万达集团所有的项目基本都是一星级项目。

从评审中也可以看到,高星级比例较高的开发单位,在绿色建筑研发上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比如万科主推工业化的生产体系,这都是一个他们自己在这方面做的一些努力。

这张片子还有后面两张片子,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究竟做绿色建筑,要多花多少钱,要用多少代价才能达到,这确实是政府和开发单位都非常关注的事情,我们对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评价的去年的148个项目进行一个增量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二三星级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别是23元、70元和131元,公建项目一二三星级的成本分别是30元、87元、216元,整体这些项目要低于先前行业内统计的数据,也低于大家以前掌握的一些数据,因为大家掌握数据,有的时候可能说三星级到四百、五百、六百,目前从我们统计的数据,仔细挖掘其实不是那样的。

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计算,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成本计算方法,申报单位提出来的数据不够专业,尤其在计算增量成本的时候,没有减去一个标准值,这样就造成了计算成本过高,由此开发企业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成本的建筑,所以好多房地产开发商对绿色建筑有点望而却步。

另外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可以使同一个评价等级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产生较大差异,高星级不一定高成本才能达到。个别绿色建筑有绿色建筑技术堆砌的现象,过度“绿色”而造成不经济、不低碳。

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绿色建筑技术区域不断成熟,绿色建筑零增量成本、低增量成本技术运用的越来越多,高增量成本的技术使用相对较少,使得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呈下降不断趋势。

我们可以把绿色建筑技术分成四大类:分增量、零增量、低增量、高增量。怎么还有不花钱的技术呢,大家在日常的技术工作中也都能碰到,这种技术不仅不能够增加成本,反而还能降低,比如说我们用的这些建材,我们都采用本地的建材,用本地的植物,更适合于我们本地的气侯特点,更能够减少我们植物的维护费用,这样成本当然就要降低。 另外就是零增量成本技术,比如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对方案进行优化,我们采取措施引入被动节能技术,改善室内环境,比如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噪音控制、公共交通接入等。随着相关行业标准,提高一级市政配套设施的完善,一些常规技术也成为了零成本技术,比如像用能、用水的分项计量、市政中水、节水器具。

低增量成本技术,就是指在经济、技术合理的前提下,我们采用一些投资回收期但、效益明显的技术,比如像保温隔热、太阳能热水、节能等距、节水灌溉、透水地面、风环境模拟优化、分室设置自动温控装置等绿色技术措施。

高成本的增量技术,指投资回收期比较长,需要投入成本较大的技术,比如像太阳能光伏、带自控装置的可调节外遮阳,这些成本相对高一些。

这张图跟大家分析一下,这个绿色建筑的性能与增量成本逻辑关系,当一个项目越在前期,越在早期的进入绿色建筑立面,它产生的增量成本相对来说就越低。反之,如果在我们一个项目运营时间比较长的时候,我们有时候接触的项目,开始打混凝了,或者结构已经开始了,这时候我们再做绿色建筑,相对来说因为成本,因为你的绿色建筑肯定花一些成本,这些技术要产生一些修改,这些修改增加一些损失,所以引起的增量成本就比较高。这些曲线有的时候变化非常陡,到结构快峰顶的时候,那个是比较大的。所以这里面也是我们提醒我们做技术的同志,和我们房地产开发商的朋友们,做绿色建筑的时候越早策划,们最后增加的成本越低。

这个例子就是河北唐山地区一个保障性住房,达到二星级,这个二星级并没有采取过高的技术,全部都是采取一些比较常用的节能技术和其他方面的技术。仅仅用了67元,就达到一个二星级的绿色建筑指标。

这个部分我们小结一下,在2012年绿色建筑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绿色建筑标识评价也逐渐走向了成熟,绿色工业建筑、绿色超高层建筑等新领域不但呈现出新的标识项目。

随着相关标准制定工作的推进,以后还会产生绿色医院、绿色宾馆、绿色办公等细化的专项绿色建筑标识,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喜人局面。随着各级政府推进绿色建筑行业开展而不断出台激励政策,比如桂林市绿色建筑年,以及刚才我们几位领导说的,我们桂林市以及广西省推出的各种各样的激励政策,相信绿色建筑会有一个更广大的发展。

专家简介:

李丛笑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计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质量分会理事、商务部援外建设工程项目评标专家。参与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研究及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参与编制:建设部指导性文件《建筑绿色施工导则》、建设部行业标准《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修订等。

  • 关键词: